柳霽小檔案:

2014屆人文藝術學院新聞傳播學學士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碩士在讀

2016年4月,我收到了組委會的通知,獲得了“第二届高校數據新聞報道比賽”的冠軍,經歷15小時的連續飛行,回到了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回到了去年我面試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以下簡稱哥大)的同一會場。不同的是,今年作為主講嘉賓的我,已經站在了臺上。

在澳科大的四年是我蛻變的四年。作為一名來自內地的理科生,最終選擇了人文藝術學院的新聞傳播方向,聽起來總讓人覺得有點疑惑。

也許是,也許不是。

大一時,我參加了澳門大專學生寫作比賽,幸運地拿到了比賽的冠軍。之後在辯論隊的新生辯論賽,成為最佳辯手。大二進入藝術團的司儀隊學習,下學期就參與主持了千人校慶晚會。大三暑假三個月的實習,曾給不同的雜誌當自由撰稿人,在偌大的北京,每日往返六個小時,去中央電視臺(以下簡稱央視)跟前輩學習採寫編排。大四那年,作為2013年9月舉辦的第10屆華鼎獎電影節國際組負責人,有幸與奧斯卡導演協作,接洽幾百人的國際影星來澳門參與盛會。與此同時,以幾近4.0滿分的GPA與全院第一名的成績,我畢業了。

深夜還在實驗室工作的柳霽

四年來,每每走過新濠天地,玻璃反射的總是我風塵僕僕的臉。

每年的開學典禮都是前一學年度的獎學金頒獎時刻,記得初入學時自己暗下决心,明年這個時候也要站在領獎臺上,一年後在2011/2012學年的開學典禮上,我的名字因為分別獲得了院長獎學金、校董獎學金、霍英東獎學金、入學年度獎學金以及文化傑出獎而被提及了5次;曾記得自己坐在課室第一排聽學姐分享她在央視的實習經歷,感覺央視如此高高在上不可觸及,之後那年的暑假,我也走進了同樣的導播室;類似的事在這四年發生了太多太多……

去哥大之前,我還拿到了英國和香港都很不錯的大學的錄取,但在辦簽證的最後一刻,我放弃了當時手上的機會。還不錯只意味著還不够好。讓我猶豫的地方在哪裡?我心目中覺得最好的是什麽?答案其實我一直都知道——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一個全球托福分數最高的專業,一個在官網上寫著 “托福低於114分我們就不考慮”的地方。其實,有些事,想明白就簡單了。我用一個月拿下了托福和GRE,中間準備的過程也沒什麽好說的,有勞即有所得。之後從申請再到面試,歷經種種,錄取也領得心安理得,覺得事情做到極致了,對結果也就安心了。

哥大新聞學院普利策獎頒獎現場

當然本科這四年也有結果做得並不盡如人意的事情。學習在我眼裡是异常簡單的事情,因爲它是僅通過個人努力即可取得良好結果的相對單純的事件,生活中這樣單純的事其實並不多。有時候努力頗多卻會發現,很多事自己焚膏繼晷,然不盡如人意。正如宋末元初時期的詩詞評論家嚴羽在其《滄浪詩話》中曰:“學其上,僅得其中;學其中,斯爲下矣。”

志存高遠,想要告訴大家的就是這四個字。給自己的要求再高一些,對自己的堅持再執著一些。因爲在你做成之前,你從不知道,命運給了你怎樣的安排。

最後要再次感謝澳科大人文藝術學院牟怡、孫瑱老師的不辭勞苦,幫忙寫推薦信,永以爲念。

哥倫比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