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科大社會和文化研究所、澳門創智發展研究協會辦座談會
觀察與思考本屆立法會選舉

學者嘉賓合照(左起: 朱世海、陳建新、冷鐵勛、方泉、林廣志、駱偉建、李略、蔡永君、牟效波、李洪江)

澳門特別行政區第六屆立法會選舉已經順利完成。選舉期間,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澳門創智發展研究協會組織專家觀察此次選舉的公開透明度、社會關注度、民眾參與度以及選舉結果等,並於2017年9月20日上午在澳門科技大學舉辦“澳門第六屆立法會選舉:觀察與思考”學術座談會。

澳科大社會和文化研究所所長林廣志教授,澳門創智發展研究協會召集人、澳科大法學院執行副院長方泉教授,澳門大學法學院駱偉建教授,澳門理工學院“一國兩制”研究中心主任冷鐵勛副教授,澳門理工學院公共行政高等學校李略副教授,澳門大學公共行政學系陳建新助理教授,澳門基金會研究所蔡永君博士,澳科大法學院朱世海副教授、牟效波助理教授,澳門大學社會科學院博士研究生楊佳龍,澳科大社會和文化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何寧宇等學者出席座談會。

座談會首先請學者對本屆立法會選舉的相關數據及競選組團政綱等背景資料作了介紹與分析。學者們認為,本屆立法會選舉相對健康、有序,符合法律規範,組織工作嚴謹順暢,選舉結果基本符合預期。學者們還圍繞立法會選舉制度修訂對本屆立法會選舉的影響、本屆立法會選舉實踐與上屆立法會的比較、立法會選舉與澳門政制穩定性的關係、選民登記與投票率情況、競選活動與選舉過程、選舉結果以及本屆選舉對澳門選舉制度與文化之發展等展開討論,對此次選舉及其結果進行了初步的評估。

第一,從選民參與度來看,本屆立法會選舉投票率高於上屆,投票總人數創歷年新高,一方面顯示居民公民意識不斷提高,民主法治建設穩步發展;另一方面也表明選舉活動的宣傳和組織工作更加成熟有效。有學者認為,投票率增加與三方面原因有關:一是天氣晴好,居民出行方便;二是參加競選組別創歷史紀錄,競爭異常激烈;三是“天鴿”等自然災害事件促使居民更加關注政治及民生議題。

第二,從利益代表性來看,本屆立法會選舉擴大了代表性,社會各階層參與的均衡度有所提高,在反映民意及代表各界利益等方面有所發展。有學者從地域差異分析當選者的選票分佈,認為不同組別的區域選票各有不同。以群力促進會為例,該會分拆為群力促進會和美好家園聯盟,相對群力促進會而言,美好家園聯盟的選票分佈較為明顯,這或與美好家園聯盟積極打造自身的公共形象,利益代表性較為清晰有關。

第三,從選舉方式來看,新漢狄法有利多元政治力量參與選舉及獲得議席。與未修改前相比,該計票法增加了每張參選名單獲取第三個及更多議席的難度,導致議席向其他政治派別(團體)分散,客觀上對較小政治派別的參選具有鼓勵作用。這也是本屆選舉有24支團隊參選,而且競爭異常激烈的原因之一。

第四,從選舉結果來看,本屆選舉結果基本符合社會預期。長期深耕基層、服務市民以及能够監督政府施政的組別獲得選民的支持,而中產代表及新生代政治人才“擠入”議政平臺,開始參與政治事務;在以上屆議員為主的基礎上,以老帶新、新老交替趨勢明顯;直選議員中,40歲以下的有六位,約佔43%,年輕化趨勢有所發展。

第五,從選舉文化來看,本屆選舉體現了依法、公平、公開、公正、廉潔的選舉理念和“愛國愛澳,民主和諧”的立法會文化,選民、參選代表及競選組團的公民意識和政治能力有所增強,没有出現賄選與不規則選舉現象,雖然其組織流程仍有改善的空間,但總體而言比上屆選舉之組織管理有了明顯的進步。

座談會上,學者們表達了對新一屆立法會議員的期待,希望議員們依法履行澳門基本法賦予的職權,支持行政長官和特別行政區政府依法施政,廣泛凝聚社會各界共識,履行職責,兌現承諾,更好地服務澳門市民及澳門社會。也有學者指出,由於當選議員的結構、年齡、訴求發生了新的變化,未來四年立法會運作的實際效率如何,“愛國愛澳、民主和諧”的立法會文化如何維護和弘揚,仍然有待進一步的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