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亮青春智慧  燃燒理想信仰
——著名學者于丹教授做客「校訓盃」學者講壇

News 1404171

  4月16日上午,著名學者,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北京師範大學于丹教授在大學D座禮堂為科大師生及本澳各界人士作了題為「大學之道 在明明德」的專題講座。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駐澳門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胡正躍特派員、馮鐵副特派員、蔡思平副特派員,澳門婦女聯合總會賀定一會長,澳門教育暨青年局黃健武代副局長,澳門科技大學張曙光常務副校長、陳曦副校長以及來自本澳各界的嘉賓和300多名科大師生一起分享了這場文化盛宴。

  暮春的澳門,生機盎然,連日的晴好天氣,使得本澳暑氣驟升,但科大校園的「文化熱」和師生聆聽于丹教授演講的熱情,卻蓋過了南國逐步攀升的氣溫。講座定於上午10點正式開始,9點半剛過,演講場早已擠滿了科大師生和慕名而來的本澳市民。

  陳曦副校長首先致歡迎辭,她向學生們介紹了于丹教授在海內外文化界中的地位和影響,並指出,科大「校訓盃」讀書徵文大賽組委會幾年來邀請了大批海內外華人圈知名學者來澳講演,與師生們一起探討人生,分享讀書、求知、精業的心得,希望同學們在專業知識和智力不斷增長的同時,人文素養和科學精神也得到顯著的提升,文理結合,響應無窮。她借用歷史典故,將于丹教授此次來澳交流比作暮春之初借修禊以敦文的蘭亭盛會,闡述了科大尊重傳統、敢於開拓的風氣和理念。

  于丹教授從大學的目標和意義談起,系統闡釋了中國傳統文化經典《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的深刻內涵和現代意義。她又依據澳門科技大學的校訓,闡發了同為《大學》中的名言「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和陳曦副校長致辭引用《中庸》名句「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深刻涵義,由此引出「學問到底是幹什麼用的」、「學問對我們來講意味著什麼」以及「大學到底對社會承諾著什麼」等一系列疑問,帶著這些思考,于丹教授循著王陽明的成長與心路歷程,從一名文化學者的角度,以深厚的文化底蘊為依托,用多個鮮活的事例和生動的語言深刻地探討了「學問是什麼」、「生命的價值何在」、「聖賢和常人的區別」等命題,提出人的一生總需要有一些別人拿不走的東西,我們才能夠把教育作為信念傳承下去,而一個人的學問和守在骨子裏的尊嚴才是真正沒人拿得走的東西,借此希望同學們在物質紛擾的現實生活中潛心求學,守住底線,讓在座的師生經歷了一場心靈的洗禮和思想的升華。

  于丹教授最後勸勉廣大學子要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希望在座的大學生做文而化之的人,做能為自己「買單」的人,不要被「偽命題」綁架,把科學和藝術作為自己的畢生追求,從大學出發,帶著明德,至善、致良知的信念,自我成長,成就人生事業,為我們的教育事業喚醒大學之魂。她以古人的名言,呼喚當代知識份子的使命,給未來的世界留下我們生命的痕跡,塑造當代大學的文化精神。

  在將近兩個小時的講演中,于丹教授旁征博引,妙語連珠,從先秦典籍到時事政治,從先哲高人到市井小民,信手拈來,時而深思,時而吟哦,她精彩而富有哲理的智慧話語引起現場聽眾的陣陣共鳴。講演結束時,師生多次報以雷鳴般的掌聲。

  整個講演活動在熱烈的氛圍中結束。在場的同學紛紛表示收穫很大,不少同學都反映,于丹老師能在脫稿的情況下揚揚灑灑地演說了近兩個小時且毫無停頓錯亂,其淵博的學識、超凡的記憶力令人敬佩。同學們還表示,通過這次活動加深了對大學的理解,也增強了自己學習的動力,更加堅定了要成為「頂天立地的大丈夫」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