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海三十余年已,语海扬帆入科大
——访澳科大国际学院程祥徽特聘教授

简介

程祥徽

澳门科技大学顾问兼访问教授

获颁澳门政府文化功绩勋章

创办澳门写作学会及澳门语言学会

创办《澳门语言学刊》、《澳门写作学刊》、《濠尚》、《九鼎》、《澳门民航学刊》

代表作品:

《汉语语音》、《语言风格初探》、《繁简由之》、《语言与沟通》、《中文变迁在澳门》、《中文回归集》以及诗词创作《程远诗词》 五部、语言文学合集《面海三十年》等。

 

结缘澳科大 

2011年程教授获颁澳门政府文化功绩勋章,随后获聘澳门科技大学顾问兼访问教授。 今年三月底,程祥徽教授学术之路展于澳科大N座图书馆大楼开展,图书馆外竖立展板,图书馆内陈列著作及其墨宝(见下图),见证了程教授多年来教书育人的心血。

同属N座的还有程教授的办公室,空间不大,但书柜裡包学术之路上的心血,入门的纸箱内装满笔墨。这次的採访,就在这个充满书香气息的环境下开始了。

程祥徽教授“学术之路展”上展出的墨宝

 

澳门高等教育之变 

根据程教授的回忆,他与澳门的结缘要拉回回归前,1981年,程教授应徵加入当时首创的澳门东亚大学,之后的数十年,他见证了澳门高等教育回归前后的巨变。“我来时澳门只有一间大学——东亚大学,它是澳门大学的前身,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现在澳门已有10所高等院校,这是教育的进步。”他感歎道:“现在的大学比以前更多元化了。”在程教授看来,教育的进步,更重要的是与时俱进,比如澳科大虽然以“科技”为名,但却不光有科技相关专业,还包含其他人文社科类专业,在各行各业的范畴裡,不断为社会输出栋樑之才。 

程祥徽教授向记者详细解画其作品的含义

源于生活的作品 

程教授因澳门中葡文化的融合而留下,在这片土地上促进中华文化延续大放光彩。在程教授的学术之路展中,多数作品都带有浓烈的澳门印记,例如《中文回归在澳门》、《语言学:社会的市民》、《澳门语言论集》等。程教授解释道:“我来了澳门37年,收穫了如何把专业知识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学习专业知识。”用作品说话,他与澳科大的生活凝聚于《语海扬帆——国际汉语教育硕士论文选集》中。这个标题来源于程教授的一首七绝:

群贤聚首潭山下,语海扬帆迎早霞。

遥望前程千万里,今朝歇岸赏莲花。

程教授表示,谨以此书,送给澳科大学子及其他对汉语言文学感兴趣的同道,希望更多人能对汉语教育的发展给予关注,并起到推动作用。

程祥徽教授将三十多年来的语言学著作于澳科大图书馆展览

多种文化背景造就大师 

程祥徽教授曾在多个不同文化地区生活过;祖籍武汉,在北京大学毕业,分配到青海民族学院任教,1979年赴香港定居教学,1981年加入澳门首办大学。跨文化生活经验丰富的他向澳科大来自世界各地的校友分享:“到什麽地方说什麽话,到什麽山上唱什麽歌。语言和文字是工具,想学好就要了解当地的文化。”

说到兴起之时,程教授即场执笔示范,以採访的“採”字为例进一步说明:“采字上半部分为爪,加提手旁就为採花。”不仅如此,澳门的汉语词彙还包容了一批体现中葡两国语言交融、人民心理习俗沟通的词语,例如“人情纸”“攞人情”“行人情”。这裡的“人情”指假期;请假人写的请假条是“人情纸”;请假获准就是“攞”到了“人情”(粤方言“攞”是普通话“拿”);攞到了人情当然就可以出外“行人情”了。

过去37年来,程教授一直生活在粤语地区,在接受採访时,他发音标准的粤语令记者相当佩服,但程教授仍自嘲:“我自己之前讲普通话具有艺术性,讲粤语就变成了娱乐性,但我还是用粤语向一千多人讲孔子。”现已是耄耋之年的他,勉励想学粤语的朋友,必须要大胆开口,多听多说,程教授以自己的身体力行,为年轻人做出最好的榜样。 

程祥徽学术之路展览发佈当天,多位曾是他门生的澳门知名人士前来捧场

5 对澳科大未来展望 

作为澳门科技大学的访问教授,谈及对澳科大的未来展望,程教授认为,澳科大不仅有科技还充满文化,百花齐放的现状,以及自由的学术环境,都是人才培养的良好温床;希望澳科大在把现有专业办好的基础上,增设更多适应本地需求的相关学科,不仅学术跟得上国际水平,更要结合实际,培养出更多适合时代当前发展需要的综合素质突出、学术多元化的全面人才。

程祥徽教授的学术之路还将在澳科大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