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殿红新著《教会与社会:明末清初江南地区耶稣会传教网络》出版

近期,社会和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历史研究院澳门历史研究中心研究员赵殿红博士新书《教会与社会:明末清初江南地区耶稣会传教网络》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

赵殿红着:《教会与社会:明末清初江南地区耶稣会传教网络》,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21年4月出版。ISBN:978-7-5188-1034-5。共381页,彩色插图8页。

内容提要:

明末清初百余年间,江南地区是天主教耶稣会中国传教“适应策略”的实验场。在经济发达、文化先进的江南地区,从欧洲远道而来的耶稣会士在奉教士绅和华人传道员的帮助下,建立了一整套成熟细密的传教网络,从而使该地区成为当时天主教事业最有成效的地方,无论是教堂数量,还是教徒人数,都在全国首屈一指。本书深入展现了明末清初江南地区耶稣会传教网络、人物群体、传教方法、圣会组织等层面,以丰富的细节和数据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教会与社会”相交相融的中西文化交流图景。

通过研究,本书发现:一、明末清初,耶稣会士从在南京建立第一个传教点开始,逐步扩展到上海、松江、杭州、苏州、常州、扬州、淮安、嘉定、嘉兴、湖州、宁波、绍兴等整个江南省及浙江东北部地区。到康熙中期,江南地区建有约200座大小教堂,居全国各地区之首;教徒人数约达14万人,占全国教徒总数七成以上。二、明末清初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各地政府对天主教的容忍和友好,为天主教传播提供了宽松的社会土壤。明末清初百余年,国家层面对天主教不利的时期,不足10年而已,其余近百年时间,是天主教在华传播的宽松期,是中西文化相遇与交流的黄金时期。三、由范礼安、罗明坚、利玛窦等人宣导的传教“适应策略”,得到江南地区耶稣会士创造性地发展和实施,灵活运用于传教实践,获得当地官员和士绅的广泛认同,得以建立至上而下、由城市到乡村的传教体系。四、总体说来,明末清初来华的耶稣会士,是一批受过高等教育,掌握多种技能,具有较高科学文化水平的饱学之士。特别是早期来华的义大利、葡萄牙及法国耶稣会士,更是传教队伍中的精英人才。耶稣会士个人素养对官绅和民众产生强烈的精神感召。五、遍布城乡、种类多样的天主教圣会组织,构成了江南地区庞大的教会网络的基础。无论在中心城市,还是边缘乡镇,都建有各种圣会组织,传教士通过这些组织,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管理着数万名教徒。六、华人传道员在协助耶稣会士的传教工作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在传教士的领导之下,各司其职,在事实上维持着当地教会的运转和发展,是教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以上研究和发现,本书认为,江南地区十多万民众接受西学和西教,可以说是16世纪以来西学东渐、东学西传的一大事件。耶稣会士、奉教士绅、华人传道员等通力合作,在江南地区顺利建立传教网络,把该地区变成天主教传播的沃土和中西文化交流的广阔舞台。以“利玛窦路线”为核心的“适应策略”在明清时期的中国获得普遍接受,可以说是明末清初“江南模式”在全国的发展和延伸。

《教会与社会:明末清初江南地区耶稣会传教网络》目录

 

序一/汤开建

序二/张西平

 

 

第一章 明末耶稣会在江南地区的开教

一、南京:耶稣会江南传教之滥觞

二、上海、杭州相继成为传教核心区域

三、江南十府开教及初期教务的发展

四、小结

 

第二章 清初江南地区天主教的传播与发展

一、传教中心区域:松江府、江宁府

二、传教中心区域:杭州府、苏州府

三、其他传教区域:淮安、扬州等府

四、小结

 

第三章 明末清初进入江南地区的耶稣会士群体

一、江南开教到“南京教案”(1598—1616)

二、教案稍息到明朝覆灭(1617—1644)

三、清朝建立到“杨光先教案”(1644­—1664)

四、“广州扣押”到领票传教(1665—1707)

 

第四章 明末清初江南地区耶稣会士核心人物

一、郭居静:明末江南开教先驱

二、毕方济:江南教务复兴功臣

三、卫匡国:清初杭州传教士汉学家

四、潘国光:上海传教基石奠定者

五、鲁日满:苏松平原上的“苦行僧”

六、殷铎泽:杭州天主教“护法神”

 

第五章 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奉教士绅群体

一、明末江南奉教士绅群体统计

二、清初江南奉教士绅群体统计

三、康熙四十一年致信教宗奉教文人名单

 

第六章 清初江南地区奉教核心人物

一、许甘第大:清初江南教会之母

二、朱宗元:《答客问》对教义的阐扬

三、何世贞:以《崇正必辩》驳斥《不得已》

四、张星曜:以“天学”反思“儒学”

 

第七章 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华人传道员

一、相公、大相公与会长

二、传道员的类型与职责

三、传道员的培训

四、清初活跃于江南地区的传道员

 

第八章 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天主教圣会组织

一、耶稣会在中国境内创建的圣会组织

二、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圣会组织的发展

三、从《敬一堂志》看圣会组织的结构与规章

四、江南地区圣会组织的慈善活动

 

结 语 何以是江南:神父与士绅共同编织的传教之网

一、明末清初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

二、耶稣会“适应策略”与士绅的认同

三、“关系”视野下建立的传教网络

四、城市带动乡村的传教布局

五、传教士个人素养对民众的精神感召

 

附 录 敬一堂志

书目文献举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