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大师系列讲座XII》第五讲—赵院士讲《磷与生命起源》

赵玉芬院士

  澳门科技大学2011/2012学年《科技大师系列讲座XII》第五讲,于2012年于3月7号举行。是次演讲邀请到中国科学院院士、有机化学家赵玉芬女士。赵院士被聘为我校荣誉教授,许校长表示希望我校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需要与赵院士加强合作交流。
  赵院士的演讲层层递进,向听众揭开生命起源的奥妙。整场演讲充满活力,思维跳跃灵动。演讲开始,赵院士提出了两个问题,并在接下来的讲座中详细解释了这两个问题:一,地球上的高级生命是从哪里来的?简单的元素,能不能变成复杂的化合物?
  围绕这两个问题,赵院士详细介绍了磷的分子构成,包括一些小分子物质和排球机理,比如,小分子五围环是属于最稳定的状态等等。接着,赵院士介绍了现行学派的观点,其中包括俄罗斯的核酸派和美国的蛋白派,这些观点都告诉我们生命的起源之核酸和蛋白质的争议。美国科学家认为先有核酸,而俄国科学家认为先有蛋白。
  基于这一争议,她在中国所带领的实验室回答了这个问题:生命起源就是简单物质—磷。同时赵院士还给我们介绍了这项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和质疑。她告诉我们,1979年回国时面临资金和设备的问题,但是她们的实验室没有放弃,需要原材料就去美国买,没有仪器中国就自己造出了进行快原子攻击的仪器。面对美国科学家的质疑,中国与美国合作在美国原样成功复制了中国的实验结果,得到了美方的肯定和尊重。
  随后,赵院士还向我们介绍了排球机理,即镜缘蛋白质的各自应用和反应方式,在这里她还用"海豚蛋白"向我们作模拟,生动有趣。赵院士还详细的介绍了核糖的详细应用,其中包括,切核酸和切蛋白质应用于小蛋白。
  最后,赵院士还热情的回答了几个同学的提问。在回答为甚么选择回到祖国大陆工作时赵院士表示,她的父母的祖籍在河南,对祖国有亲情,而且可以作为桥梁,联系两岸之间的关系。同时自己亦被中国当时在科学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所吸引。她对同学们说,能够来澳门读书有特色,非常好,比起国内来说更加国际化,而且特别强调女孩子只要有兴趣,可以在各个领域都有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