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澳门新媒体与社会调查报告》发布会于澳科大成功举行

《2022澳门新媒体与社会调查报告》发布会于澳科大成功举行

2022年12月15日下午,《2022澳门新媒体与社会调查报告》发布会于澳门科技大学举行。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在澳门居民受众中中国本土新媒体APP使用有逐渐替代西方新媒体APP的趋势。澳门本土媒体发布的相关信息最受澳门居民信任,中国内地媒体与内地公共机构的信任程度仅次于澳门本土媒体。本次调查项目由澳门科技大学澳门传媒研究中心实施,项目组主要成员为澳科大人文艺术学院助理院长孙瑱,传播学课程主任柳旭东,副教授郭羽以及助理教授彭堃等,项目得到澳门基金会赞助。发布会由彭堃助理教授主持。

出席本次新闻发布会现场的嘉宾有: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局研究及推广厅代厅长欧舜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及青年发展局代职务主管欧阳淑君、澳广视中文电视新闻及资讯节目科副经理梁安琪、澳门商报社长朱海生;线上参与发布会的嘉宾是:澳门传媒研究中心伙伴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潘霁。

出席嘉宾合影

孙瑱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澳门科技大学澳门传媒研究中心从2016年开始开展澳门居民新媒体使用习惯调查,从2018年展开澳门青年思潮调查,此次调研是在该两项调查项目的基础上的优化整合创新后推出。本年度的调查继续对澳门居民的新媒体使用行为进行跟踪描述,并加入了关于新冠疫情期间信息接受以及居民对于其他相关社会议题态度的有关内容,应用与理论意义并举。

 

孙瑱教授致辞

本次参与澳门新媒体与社会调查的澳门居民共计1089人,多数参与者在澳居住时间在20年以上。调查显示传统媒体与社交类新媒体成为澳门居民最主流的媒体使用类型,人群覆盖率均超过95%。比较而言,各类新媒体使用时长(日均超过1小时)整体均超过传统媒体使用时长(日均低于1小时)。从人群差异看,年轻化、高学历、高收入人群更加可能使用新媒体,而使用传统媒体较多的人群则明显呈现老龄化的趋势。

在使用新媒体特征方面,澳门居民使用中国本土新媒体APP有逐渐替代西方新媒体APP的趋势。澳门居民在中国本土新媒体应用程式上的参与行为较为明显和丰富,而在境外新媒体应用程度上相对保守和谨慎,单个新媒体APP使用的选择上更倾向使用微信与抖音(或快手),以视频为导向的新媒体比以文字为导向的新媒体更能促进用户的新媒体参与行为。澳门居民使用新媒体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朋友动态与社会信息功能,内容上澳门居民最常关注中国澳门与中国内地新闻,对中国内地新闻、澳门新闻关注较频繁的群体占比分别为73.8%和80.4%。

自2019年底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随着网络中关于新冠疫情信息的爆发式增长,「信息疫情(Infodemic)」随之增多。本次调研特别关注了澳门居民的新冠信息搜寻与获取行为,以期更好地应对信息疫情带来的虚假信息泛滥等种种问题。从信息获取频率上来看,澳门本土与中国内地的媒介管道成为澳门居民获取新冠相关信息的最主要来源。除此之外,澳门居民亦会通过国际组织(如:世界卫生组织)、海外新媒体与海外传统媒体等管道来获取新冠肺炎信息,但整体使用人群以及使用频率并不及澳门本土和中国内地媒体。澳门居民对来自上述管道的新冠相关信息总体较为信任。具体来看,澳门本土媒体发布的相关信息最受澳门居民信任,中国内地媒体与内地公共机构的信任程度仅次于澳门本地媒体。不信任中国内地公共机构的澳门居民占比甚至低于不信任澳门本土媒体的群体。

郭羽副教授认为,本次调查发现澳门新媒体受众对于新冠的认知存在显著人群特征差异的特点尤其值得新媒体传播者关注。比如,与青年群体相比,中老年群体对于新冠病毒感染焦虑更高,同时他们在疫情期间也最可能会受到网络谣言的信息干扰。目前,全球新冠疫情已近尾声,而我们从中获得的经验证据对未来应对重大公共事件的信息传播仍有借鉴意义。在此类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新媒体传播者除了要关注信息发布的管道和机制应贴近居民的新媒体使用习惯之外,也要注意到信息传播中可能引发的一系列负面问题,及时做好信息补充和引导,提高公信力。此外,新媒体传播要充分考虑不同人群新媒体使用差异,精准找到特定人群在应对重大公共事件时所遇到的现实痛点,精准化传播策略会带来更有效的受众参与和共鸣。

郭羽副教授发布研究结果

最后,传播学博士生郭元明同学在方法运用意义上反思了如何调查访问老年族群。

郭元明同学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