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名家展望談「觀念雕塑與科技」

WeChat 圖片 20171110130623   由澳門基金會贊助,澳門科技大學藝術團主辦的藝術名家進科大系列講座於119日下午3時在澳門科技大學N211室成功舉辦。本次講座邀請到當代著名雕塑藝術家展望老師發表題為「觀念雕塑與科技」的精彩演講。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助理院長、藝術團總監蔣瀟玲助理教授出席活動,並向展望老師贈送紀念品及拍照留念。

在講座的開始,展望老師便闡釋了他選用科技作為演講主題的原因——其創作過程中運用了很多科技手段。展望老師說道:「觀念雕塑與傳統雕塑的區別就是不再強調雕塑是什麼,而是開始追求什麼還可以是雕塑。」精彩的發言贏得陣陣掌聲。

展望老師分享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雕塑作品並講述了其背後的創作理念與故事。94年創作的中山裝軀殼是一組大膽超前的雕塑作品,扭曲的動作與蟬蛻般的軀殼表現了那個年代人們精神上的解放與對光明的渴望。展望老師開始思考如何銜接古今文化的問題。怎樣才能創作出一種既是傳統的,卻也能放到現代社會的作品?在北京長大的他將目光放在了中國傳統的自然園林上,選擇各種奇石作為模子,再運用不鏽鋼的材料製作出假山石。經過加溫、焊接、打磨、拋光等一系列複雜艱難的製作過程,最終實現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傳統與現代的完美結合,甚至因其極大的原創性而獲得了專利認證。這種古典奇石與現代不鏽鋼的反射充滿了魔幻與超現實的意義,展望老師總結道:「手工藝術是科技的基礎。」

展望老師還講述了與科技息息相關的作品的創作理念,運用電磁技術的「補天石」、將神像電子虛擬化的電子神殿、全新發明的「ATM搜神機」,以及運用高速攝影機拍攝的爆炸慢鏡頭等作品,無不充斥著人文氣息與現代科技的結合。在對藝術無限性的深層次探討中,他說人的內心世界是最豐富的,這種生物的創造性是無窮無盡的,而人工智能之所以無法超越人類的思維正是由於其有限的物理性,渺小的人類,內心世界卻如鯤鵬一般無限龐大。

最後,展望老師總結道:「科技永遠是工具,而傳達內在的精神,構建人的主體意識才是藝術的目的。」最後的提問環節,同學們發言踴躍,與老師積極互動,講座圓滿結束。

 

 

今日科大記者團:楊雨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