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馨 中醫學博士 |
自2013年踏入澳科大的校園起,我已在這裡度過了本科、碩士再到博士的11年充實而快樂的時光。十一年光陰,像一尾錦鯉從圖書館的玻璃幕牆遊過。清晨的露珠還掛在中藥園的葉片上,我已把青春寫成論文的篇章。 澳科大的風混合著氹仔島的海韻與實驗室的咖啡香。那些被數據困住的深夜,總有一盞燈在H座亮著,像守夜的北極星。感謝中醫藥學院和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的老師們培養了我嚴謹、獨立的臨床與科研思維方式,並給予我諸多的關愛與支持!感謝團隊師兄師姐的幫助與鼓勵,感謝家人的陪伴與付出!這些都將成為我心底最溫暖的回憶。 我的母校,感謝你給予我成長的土壤。畢業離校,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也是新的開始。我懷揣著對事業的熱情和對未來的期待,邁向屬於自己的曙光。我會努力成為一名具有良好科研素養的臨床醫師。我相信,我們都會迎來更美好的明天。當無人機掠過港珠澳大橋的鋼索,那震顫的弧度裡,必有屬於澳科大人的共振頻率。祝母校科海揚帆,永鑄輝煌! |
廖威林 中藥學博士 |
三年半的博士生涯轉瞬即逝,回首在澳門科技大學的8年求學時光,心中充滿了感恩與不捨。在這裡,我不僅收穫了紮實的專業知識和寶貴的科學研究經驗,更體會到身為中藥學研究者的責任與使命。感謝母校為我提供了優越的學術平台和豐富的學習資源。 衷心感謝我的導師對我的指導。感謝實驗室的同學們,是你們的陪伴和互助,讓艱難的研究旅程變得溫暖而有力量。 同時,也要感謝家人一直以來的體諒與支持,是你們讓我能夠無後顧之憂地追逐理想。未來,我將秉承「意誠格物」的校訓,繼續在中藥學領域深耕細作,不負母校的培養與期望。祝福母校桃李芬芳,蒸蒸日上,祝福恩師安康,願同窗們前程似錦! |
伍嘉琪 中西醫結合博士 |
回首博士生涯,這段旅程充滿了挑戰與收獲,每一步都銘刻著成長的印記。感謝導師的耐心指導與悉心栽培,讓我在學術的海洋中找到了方向;感謝每一位授課老師,他們智慧的光芒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感謝同窗們的陪伴與幫助,使我的科研之路不再孤單,始終充滿動力與信心;感謝家人無私的支持與鼓勵,讓我在迷茫與困境中堅定信念,勇敢前行。 同時,感謝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提供的科研平臺,讓我從臨床醫學的宏觀視角,逐步走入基礎研究的微觀世界,理解風濕免疫疾病的深層機理,探索中西醫融合創新的無限可能。科研之路從不平坦,面對每一次困境,都有導師與同學們的幫助與支持,使我不斷突破瓶頸,穩步前行。 博士階段不僅是知識的積累,更是心智的歷練,讓我深刻體會到“學無止境”的真諦。如今,又到鳳凰花開時,我們即將邁向人生的新篇章。願時光不負韶華,歲月不負自己,繼續努力,懷著感恩與希望,勇敢追尋更加廣闊的未來。 |
徐潔 中醫學碩士 |
古有扁鵲三勸蔡桓公、董奉杏林春暖、孫思邈大醫精誠、蘇耽橘井泉香、費長房懸壺濟世,這些故事歷來為大家所傳唱,堅定了無數醫學生“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決心,而我亦是其中之一。時光飛逝如白駒過隙,碩士求學的青蔥歲月已然畫上圓滿句號。在此,我想要感謝學識豐厚、認真負責、耐心細緻的老師們,讓我得以從本科生的思維跳脫出來,開始思考一些更有深度的問題,學會質疑、學會深究、學會思辨、學會表達、學會碰撞、學會挖掘。還要感謝親切友愛的同學們和同門們,帶領我理清科研思路、順利開展實驗,不斷學習,不斷完善,不斷探索,讓我感受到超強的凝聚力和歸屬感。最後,我還要感謝母校提供的自由平等的學術氛圍以及眾多交流平台和實踐機會,讓我得以“睜開眼睛看世界”,得以接觸到領先的科研進展,得以結實到優秀的朋友。鮮衣怒馬少年時,不負韶華行且知!作為中醫人,我們何其有幸,指尖觸摸過千年脈象,眼眸映照過百草榮枯,而今更當以赤子之心,將"大醫精誠"四字書寫在祖國的大地上。萬裏征程風正勁,千鈞重任再揚帆!值此畢業之際,祝願中醫藥學院如參天古柏,根深葉茂,賡續岐黃薪火;似百草園圃,桃李芬芳,孕育國醫英才;若經典醫籍,曆久彌新,永葆學術活力。祝願莘莘學子在知識的殿堂中,在充實的道路上,心中有光,步履不停。 |
張鼎奇 中藥學碩士 |
我在澳門科技大學度過了八年的光陰,從懵懂結緣到翻開人生新篇章,我在這裡學到了知識,漲了本領,更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我曾為實驗數據的波動輾轉反側,在文獻海洋中摸索方向,在學術彙報時反復打磨。這些看似瑣碎的日常,最終都凝結為面對未知的勇氣與解決問題的韌性。感謝我的恩師黃錦偉教授對我的指導與幫助,他不僅給了我探索的自由,更教會了我處變不驚的從容。如今,我有幸進入澳科大藥學院的藥學博士課程,繼續留在澳科大發光發熱,將自己的才能融入這片熱土。願澳門科技大學越辦越好;祝各位老師身體健康、工作順利;也希望同學們通過在這裡的學習,找准人生“靶點”,學業有成,前程似錦! |
翁禹鵬 中醫學學士 |
韶光如梭,歲月鎏金。五年來我在尋找醫學真理的道路上日夜兼程,轉眼已至畢業之際,心中不禁燃起對未來的憧憬與期許,同時也滿懷著對母校的無限感懷與感恩。 回首本科歲月,是一段不斷追求卓越、自我突破的征程。從課堂上的孜孜求索,到臨床一線的躬身實踐,再到實驗室中的潛心鑽研,我始終秉持「勤勉、務實、創新」的信念砥礪前行。而這一路上的的成長與收獲,都離不開學校和學院為我們搭建的卓越平臺,離不開恩師們悉心教導,是你們的言傳身教與無私奉獻,引領著我們在岐黃醫道上探索求真。 飲水思源,初心不忘。我將帶著母校的榮光、恩師的期盼,以及對中醫藥事業的滿腔熱忱,踏上新的征途,願日後以己所學,為中醫學發展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衷心祝願母校蒸蒸日上、教澤綿延!祝願恩師們春風化雨、桃李滿園!祝各位同窗前程似錦!也祝學弟學妹們在醫學之海勤思篤行,不負韶華! |
曾俊佳 中藥學學士 |
四年的時光,像實驗室沙漏中的細沙,不知不覺已悄然流盡。站在畢業的節點回望,那些浸泡在藥香與試劑氣息裡的日子,竟比想像中更鮮活。 記得第一次走進實驗室時,連移液槍都拿不穩的我,如今已能熟練操作HPLC分析複方成分;從對著動物模型手足無措,到獨立完成實驗設計,每一步成長都印著導師的耐心指導。他們在顯微鏡前教我觀察晶體結構的嚴謹,在論文批註裡留下的密密麻麻的紅字,比任何教科書都更深刻。 感謝母校提供的實踐平臺——國家級競賽中三天三夜的攻堅,早晨實驗室裡與同窗核對數據的專注,甚至是失敗三次才成功的提取實驗,這些片段讓我真正觸摸到科研的脈搏。更慶幸遇見一群純粹的人:會悄悄在實驗服口袋塞潤喉糖的師兄,總在答辯前陪我演練到深夜的室友,還有永遠亮著燈的教師辦公室。 離別的六月,帶著染過試劑的實驗服和沉澱了四年的數據冊,我終於懂得:所謂“意誠格物”,不僅是實驗記錄本的精確數字,更是對每個樣本的敬畏之心。此去不論深耕實驗室還是走向行業,願永遠記得離心機轉動時的嗡鳴,那是青春與理想共振的聲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