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名家沈朝方談「自民國以來實驗電影的脈絡與現象」

 藝術名家進科大系列講座之「自民國以來實驗電影的脈絡與現象」於20181119日在澳門科技大學N101室成功舉辦。本場講座邀請到著名影像藝術家、導演、獨立策展人沈朝方先生帶來題為《自民國以來實驗電影的脈絡與現象》的精彩演講。在此次來訪中,沈朝方先生還贈予《觸碰電影的邊緣》等圖書給澳門科技大學圖書館。人文藝術學院馬泉副校長出席本次活動,向沈朝方先生贈送紀念品並合影留念。本次活動由澳門科技大學藝術主辦澳門基金會贊助。

 

從民國發展至今,文人的電影脈絡與軌跡可以追溯到費穆的儒學傳統,從物哀美學到婁燁電影中快速城市化男女的悲憐以及失語;再到楊福東的電影中對民國電影「遺物」的致敬,這些電影中,創作者對於時間、空間和電影語言的轉換遊刃有餘,形成了自身獨特的個人電影美學。民國以來,電影中語言的演變主要有兩個特徵。其一是物哀,例如卷軸美學《小城之春》,以橫移的鏡頭描繪出早春的蕭瑟中,暗示著士階層的凋零。其二傳統中國戲曲的轉場與意念中的大量留白,例如《孔夫子》齊伐魯裡表現的千軍萬馬,幾十個人、幾面軍旗,鼓聲和戲曲語言卻如出一轍。

 

沈朝方先生表示,當代江南、電影歷史、民國小文人電影中獨特的卷軸構圖以及沒落士族階層,形成了凋零、頹敗、美學特質。上海從電影誕生至1949年,共製作2298部電影,如今僅剩餘331部,而且大部分僅有幾尺膠捲,但這些遺物成為了一代的創作者取之不盡的文化瑰寶。

 

講座最後,沈潘方先生表示,雖然隨遇而為可以形成自身的藝術特點,在此過程中卻更應該堅定藝術中心的架構,清晰其在心中的彼岸。

 497638036617647261

 

今日科大記者團:岳靖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