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而不捨,金石可镂——澳科大陈婉露校友的故事

陈婉露

菲律宾礼英国际学校汉语教师志愿者

澳门科技大学 国际学院2017届国际汉语教育硕士

荣誉:

文章《菲常完美》被录入国家汉办菲律宾汉语教师志愿者文集《光荣岁月》(2019)

菲律宾 菲华商总会颁发之“华教之光,文化栋樑” 称号证书(2018)

菲律宾汉语教师志愿者教学技巧大赛、英语演讲比赛三等奖(2017)

陈婉露校友是澳门科技大学国际学院2017届国际汉语教育硕士,在菲律宾礼英国际学校已经有两年汉语教师志愿者经验,曾获得菲律宾菲华商总会颁发的“华教之光,文化栋樑”称号,以及菲律宾汉语教师志愿者教学技巧大赛与英语演讲比赛三等奖等荣誉。她始终怀揣著对国际汉语教育的饱满热情,希冀通过自己的努力引领更多人走进中国文化的瑰丽殿堂。

选择澳门 博学切思

谈及当初为何以保荐生的身份选择澳科大的国际汉语教育硕士就读,陈婉露将原因追溯至曾经在台湾做交换生,教授日本学生英文的经历。“在教学期间,我们会用日文、英文还有中文去进行对比,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文化现象,从此我就确定了国际汉语教育专业的考研方向。但由于当时国内相关领域的发展仍然方兴未艾,澳门却拥有著与内地迥异的多元文化背景,兼之本地三文四语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保存良好的文化特质,在我看来,这些因素更有助于这个专业的发展。”

虽然本科专业是与国际汉语教育有著一定联系的英美文学,但陈婉露坦言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并非完全一帆风顺。能够取得如今的成绩,除了自身的努力以外,也离不开老师、母校的悉心培养,她对此也表示衷心的感激。“我的论文导师韦卫老师会提供给我们很多有趣的学术网站以及有价值的文献进行探究,并且鼓励我们学会质疑与批判性思考,这都使我对看似枯燥的学术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他幽默风趣、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澳科大,平等互信的师生关係、自由却又不失严谨的学术氛围都深深地感染著我。”

陈婉露参加澳门中国银行2017年奖学金颁奖仪式,与澳科大国际学院孙建荣院长合影

母校提供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也使她在如今的工作中受益良多。“我曾参与或负责过学校的多场学术会议,其间结识到很多学术大咖,通过锻炼,我的学术与会议组织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2016年我校校庆十六周年之际,我很荣幸地作为我校荣誉博士、曾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的德国生物物理学家埃尔文·内尔教授的翻译,从中感受到了沟通技巧与餐桌礼仪的重要性。”

陈婉露与她的十年级菲律宾学生(2017)

奔赴南洋 文化融

当初为了积累工作经验、以便未来更进一步的深造,陈婉露选择了汉语教育行业发展较早,发展潜力比较大的国家——菲律宾来开展志愿活动。对于短短两年的志愿者经历,她有著自己独到深刻的心得体会。“虽然菲律宾距离中国并不遥远,但它深受美国宗教与文化的影响,对我们带有一定的主观偏见,因此我经常会觉得特别孤独,感到难以融入当地生活。”但这种“文化休克”现象仅仅是陈婉露志愿者生活的小小注脚,之后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她开始逐渐适应当地的生活,并在收穫美好回忆的同时也对它产生了不舍的情愫。

陈婉露与国际学校校长、美国教师同事身著菲律宾传统服饰,庆祝当地节日(2018)

作为连续两年被选为菲律宾志愿者岗中培训的“志愿者导师”,陈婉露不仅扎根于教学一线,从课堂管理与汉字教育两方面总结教学技巧;而且通过借鉴汉语言优秀教材、结合教学经验编写汉语言讲义,有力助推了当地汉语教学的标准化进程。在她眼中,一名优秀汉语教师的自身素养也十分重要。“首先教师应秉持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其次要加强语言能力、提升多语言水准,因为这可以有效地帮助母语非英语的学生发现自身语言与中文的契合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另外心理上要足够坚强,学会忍受因文化隔阂而带来的孤独感;才艺与生活上的技能也是一名优秀教师的加分项,因为这不仅能满足个人的基本生存需求,更是拉近你与当地人之间距离、培育友谊的良好媒介。”

陈婉露和学生一起庆祝她的第一个教师节(2018)

负初心 重新启程

对于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陈婉露笑称自己并不是一个很大胆的人,她打算回国以后继续深耕在教师的岗位上。于她而言,面前的这条道路定会伴随著无数荆棘坎坷,但相较于眼下的困难,她更为看重的是从学生的每一点滴进步与成长中收穫到的鼓励与愉悦。她坚信,唯有每一位国际汉语教育工作者同心戮力,发挥促进文化交流的纽带作用,才能使国际汉语教育这个行业更加健康规范、更好地将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激发更多世界友人了解中国的兴趣,让他们领略到中国别具一格、开放包容的文化风姿。

陈婉露参加国际学校的中国文化日(2017)

最后,对于有志从事国际汉语教育的学弟学妹们,陈婉露有著一番真诚的寄语:“国际汉语教育是一条充满艰辛却又非常快乐的人生道路,需要我们以充足的情怀来完成这项事业;同时我们还要对自身拥有自信,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对自己严格要求,努力打好语言功底、树立多语言、多文化的背景来应对未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