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者:光影之间,窥见未来——康佑嘉校友的故事

康佑嘉

ARUP奥雅纳工程顾问公司 高级设计顾问

纽约帕森斯艺术学院 建筑学院2016届灯光设计专业硕士

澳门科技大学 人文艺术学院2014届艺术(艺术设计专业)学士

学在科大 仰取俯拾

年少的康佑嘉在家人的推荐下选择入读澳科大,对未来满怀憧憬与嚮往,他说:“选择攻读设计也是一种必然。设计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从初中起开始学习绘画,家中长辈多从事建筑行业,长期耳濡目染便对艺术设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澳门是一个国际化都市,也是中外文化的交融地,多元的思维碰撞造就了适合艺术设计发展的环境。”在四年间,康佑嘉获颁大学奖学金、大学最有价值学生奖、大学杰出贡献奖、全国大学生白金创意平面设计奖等多个奖项。 “印象深刻的是获得大学奖学金时,那一学期课程很难很多,每一个作品都要反复推敲、仔细斟酌,努力了一整个学期才获得这个奖,我还记得当时是余秋雨先生亲自颁的奖。这段经历也印证了一个道理:付出终会有回报。”

澳科大人文艺术学院2012/2013开学典礼(左三 康佑嘉;左五 余秋雨)

谈及大学期间难忘的人和事,康佑嘉爽朗地笑道:“最为难忘的莫过于备战全国大学生平面竞赛的日子。大二那年,黄光辉老师带领我们参加这次竞赛,在此之前只接触过港澳地区的论坛,参与全国性的赛事还是第一次。觉得既新鲜又充满挑战,过程虽然坎坷,但最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正是这次比赛让我更加自信,体会到各个地区设计风格的差异和特点,在此后的学习生活中时刻保持创作的热情。”康佑嘉校友还分享了与室友一起参加澳科大篮球比赛的故事,曾经一起训练、聚餐的场景还历历在目,这些都是专属于他的母校记忆。

康佑嘉周末喜欢户外运动

兼容并包 勇于探索

毕业多年,康佑嘉记忆犹新的便是母校独特的多样性与国际性。“当时我们的任课教师、客座教授均来自各大知名高校,这些顶尖资源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交流的机会,让我们接触到不同的设计理念,能够博採众长、兼容并包。此外,我们的课堂採用西方小班教学制度,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在这裡,老师既是伯乐,又是‘甲方’。比如孟舒老师,第一堂课便抛出很多问题,引导我们思考、交流、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给予评价。这种教学模式的益处在步入工作岗位后得以体现:工作中的设计介绍、项目汇报、客户交流,对我来说已经驾轻就熟。”

康佑嘉硕士毕业与同学合影

求学之路并非总是一帆风顺,也有困难坎坷。在美国读硕士的时候,康佑嘉总是在心裡默默地对自己说:再坚持一下!“因为帕森斯研究生学院是淘汰制,GPA低于3.3将被视为不适合继续学习。当时康佑嘉跟随北美照明设计元老级大师Craig Bernecker学习,带来很大的压力。有次期中彙报前夜,我连续熬夜导致牙炎复发,第二天带著止疼药去汇报,结束后就发烧了。这些当时觉得困难的事,经历过就觉得没什麽大不了。”

康佑嘉与同事合影

光影之间 窥见未来

照明设计专业在外行人看来可能极为小众,实际上它是科技与设计的结合,将智慧照明有设计感的融入城市夜景、建筑外表与室内空间。 “第一次接触照明设计是在澳门大三巴的光影节上,绚丽的灯光颠覆了我对传统建筑及室内空间照明设计的概念。当时照明设计专业并不普及,母校客座教授林红老师是照明设计的专家,在他的支持下我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个专业进行深造。”毕业后康佑嘉参与设计的诸多作品证明了他的天赋与才华,他与华人建筑大师严讯奇(Dr. Rocco Yim)合作完成的香港故宫博物院照明设计、与美国博普乐思(Populous)公司合作的香港启德奥林匹克运动场等照明作品,都是他一路不懈努力的成果。

康佑嘉参与照明设计的香港启德奥林匹克运动场

康佑嘉参与照明设计的香港故宫博物院

康佑嘉寄语有志从事设计行业的学弟妹:“要勇于尝试、勇于探索。设计是主观的,为了喜欢的人、物、行业去设计,但一定要有独立的思考和想要表达的内核。在学好英语的同时,中国文化更加是华人设计师的核心竞争力,在设计手法和技术都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文化才是有脉络可循的,是值得被发扬与创新的。Design for your love, Now or ne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