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者:光影之間,窺見未來——康佑嘉校友的故事

康佑嘉

ARUP奧雅納工程顧問公司 高級設計顧問

紐約帕森斯藝術學院 建築學院2016屆燈光設計專業碩士

澳門科技大學 人文藝術學院2014屆藝術(藝術設計專業)學士

學在科大 仰取俯拾

年少的康佑嘉在家人的推薦下選擇入讀澳科大,對未來滿懷憧憬與嚮往,他說:“選擇攻讀設計也是一種必然。設計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我從初中起開始學習繪畫,家中長輩多從事建築行業,長期耳濡目染便對藝術設計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澳門是一個國際化都市,也是中外文化的交融地,多元的思維碰撞造就了適合藝術設計發展的環境。”在四年間,康佑嘉獲頒大學獎學金、大學最有價值學生獎、大學傑出貢獻獎、全國大學生白金創意平面設計獎等多個獎項。 “印象深刻的是獲得大學獎學金時,那一學期課程很難很多,每一個作品都要反復推敲、仔細斟酌,努力了一整個學期才獲得這個獎,我還記得當時是余秋雨先生親自頒的獎。這段經歷也印證了一個道理:付出終會有回報。”

澳科大人文藝術學院2012/2013開學典禮(左三 康佑嘉;左五 余秋雨)

談及大學期間難忘的人和事,康佑嘉爽朗地笑道:“最為難忘的莫過於備戰全國大學生平面競賽的日子。大二那年,黃光輝老師帶領我們參加這次競賽,在此之前只接觸過港澳地區的論壇,參與全國性的賽事還是第一次。覺得既新鮮又充滿挑戰,過程雖然坎坷,但最終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也正是這次比賽讓我更加自信,體會到各個地區設計風格的差異和特點,在此後的學習生活中時刻保持創作的熱情。”康佑嘉校友還分享了與室友一起參加澳科大籃球比賽的故事,曾經一起訓練、聚餐的場景還歷歷在目,這些都是專屬於他的母校記憶。

康佑嘉週末喜歡戶外運動

兼容並包 勇於探索

畢業多年,康佑嘉記憶猶新的便是母校獨特的多樣性與國際性。“當時我們的任課教師、客座教授均來自各大知名高校,這些頂尖資源給我們提供了很多交流的機會,讓我們接觸到不同的設計理念,能夠博採眾長、兼容並包。此外,我們的課堂採用西方小班教學制度,有別於傳統意義上的教學模式,在這裡,老師既是伯樂,又是‘甲方’。比如孟舒老師,第一堂課便拋出很多問題,引導我們思考、交流、闡述自己的觀點,最後給予評價。這種教學模式的益處在步入工作崗位後得以體現:工作中的設計介紹、項目匯報、客戶交流,對我來說已經駕輕就熟。”

康佑嘉碩士畢業與同學合影

求學之路並非總是一帆風順,也有困難坎坷。在美國讀碩士的時候,康佑嘉總是在心裡默默地對自己說:再堅持一下!“因為帕森斯研究生學院是淘汰制,GPA低於3.3將被視為不適合繼續學習。當時康佑嘉跟隨北美照明設計元老級大師Craig Bernecker學習,帶來很大的壓力。有次期中彙報前夜,我連續熬夜導致牙炎復發,第二天帶著止疼藥去匯報,結束後就發燒了。這些當時覺得困難的事,經歷過就覺得沒什麼大不了。”

康佑嘉與同事合影

光影之間 窺見未來

照明設計專業在外行人看來可能極為小眾,實際上它是科技與設計的結合,將智慧照明有設計感的融入城市夜景、建築外表與室內空間。 “第一次接觸照明設計是在澳門大三巴的光影節上,絢麗的燈光顛覆了我對傳統建築及室內空間照明設計的概念。當時照明設計專業並不普及,母校客座教授林紅老師是照明設計的專家,在他的支持下我還是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這個專業進行深造。”畢業後康佑嘉參與設計的諸多作品證明了他的天賦與才華,他與華人建築大師嚴訊奇(Dr. Rocco Yim)合作完成的香港故宮博物院照明設計、與美國博普樂思(Populous)公司合作的香港啟德奧林匹克運動場等照明作品,都是他一路不懈努力的成果。

康佑嘉參與照明設計的香港啟德奧林匹克運動場

康佑嘉參與照明設計的香港故宮博物院

康佑嘉寄語有志從事設計行業的學弟妹:“要勇於嘗試、勇於探索。設計是主觀的,為了喜歡的人、物、行業去設計,但一定要有獨立的思考和想要表達的內核。在學好英語的同时,中國文化更加是華人設計師的核心競爭力,在設計手法和技術都飛速發展的今天,中國文化才是有脈絡可循的,是值得被發揚與創新的。Design for your love, Now or ne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