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诚意明,落手生春
——澳科大朱慧敏校友的故事

朱慧敏

科大医院 中医生

澳门科技大学 中医药学院2006届中医学学士

2006年,朱慧敏于澳门科技大学中医药学院取得中医学学士学位,同年进入科大医院工作至今,一直为针灸在本澳的推广而努力。

潜心向学,结缘母校

朱慧敏是澳科大成立后第二届毕业生,虽然入学时澳科大还处于建设阶段,但她已经体会到本澳政府对于传统中医学的关注,相信母校的中医药学院定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而强大的师资力量也是澳科大吸引她的原因:“当时澳科大中医药学院与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请到业内许多经验丰富的名师前来教学、指导。所以师资有著质的保障。”谈到在学时老师对自己的指引,朱慧敏医生至今记忆犹新:“导师们并不是那种只关注于书本教学的学院派,不仅理论知识过硬,还有著多年临床工作积累的丰富经验——这是非常宝贵的。老师们无私地教导我们,使我们茁壮成长。”除了课堂教学,大学还为医学生提供许多见习及实习的机会,让我们能在实践过程中积累经验。

朱慧敏(右一)前往广东省中医院参观学习(2013)

信念坚定,学无止境

毕业至今,朱慧敏已经陪伴科大医院走过十三年的光阴。这期间随著更多优秀的医生加入,科室及医疗设施的不断完善,科大医院渐渐获得了更多患者的信赖,而朱慧敏也在不断地完善自我,修行自我。

对于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医生,她有著自己的看法:“如果一个人无法静心修习,心态浮躁而散漫,就无法成为合格的医生。医术除了有赖于书本知识,更需要在行医过程中慢慢摸索。学医是个无止境的事情,病种往往比书本上还要複杂多变,即使是名师大家也会遇到难以解决的杂症,鑽研是一辈子的事情。并不是读完学校的课程毕业了就算成功。”

朱慧敏在长者日为老人义诊(2010)

而在面对病人时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也是医生的必修课。“疾病种类繁多,病人的症状及治疗后效果也会各有不同,要明白医者并不是万能之人,书本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跟实际情况是有出入的,行医本身就是一个经验累积的过程。你也许会遇到从未见过的病症,纵使已经用尽自己能用的各种诊疗手段,可能效果却未如理想,所以要对自己也许能力有限这件事做好心理准备,但却不能灰心。”遇到这些状况时,朱慧敏认为可以建议病人结合其他科室进行更全面的诊治,综合考量种种情况去客观判断病情。“医生也好,医学生也好,都需要保持谦卑学习的心态,切忌自大,只有时刻学习鑽研,同时也调整好心态,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治疗。”

脚踏实地,坚守本真

从初出校门的医学生到一名合格的医生,要走过漫长的成长之路,朱慧敏认为志在从医的学子想要完成这场“修行”,需要来自内心的动力支撑。“本科入学时,我们班共有五十几名同学,但随著时间的推移,有数位同学因为坚持不下去而选择退学或转系。虽然我并非出身中医世家,却始终将中医学作为自己的信念及导向,以成为优秀的中医生为目标。除了找到坚持学医的动力以外,也要有吃得了苦的决心。在澳门中医生的普遍收入较低,因此要有能吃苦的心理准备。每年都会有不少中医学生毕业,但最后真正投身中医事业的人又有多少呢?这也告诉我们读中医一定要沉得下心,不为外界风尘所扰,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成长。”

如今澳科大即将迎来20周年校庆,朱慧敏希望母校“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朱慧敏感歎:“母校的蓬勃发展,我与有荣焉,相信母校未来可期。同时也希望继续陪伴母校和科大医院走向更加繁花似锦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