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广厚院士讲《原子团簇和纳米技术》

王广厚院士

  “原子团簇”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未知的神秘领域。团簇,是由几个乃至上万个原子或分子通过一定的物理或化学结合力组成的相对稳定的聚集体,一般来说,是比纳米还要小的物质。团簇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原子团簇的发现、研究和发展,为制造新型量子器件和纳米材料开辟了新途径,成为21世纪高科技产业———纳米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之一。澳门科技大学将于本周三(3月21日下午4:30)在大学N座礼堂举行本学期第七场科技大师讲座,届时将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子团簇物理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专家王广厚先生讲解《原子团簇和纳米技术》。
  1939年11月生于安徽省肥西县。196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院士长期从事物理学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国内率先开展原子团簇物理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国际上首先提出区分异同位素团簇和相同同位素团簇,证明团簇的形成与构成簇的同位素性质有关。观察到硅团簇表面振动模及其量子特性,氟化锂团簇一阶拉曼散射和声子增强效应。发现包裹团簇的纳米喷射, 金团簇在硅晶表面形成密堆层状排布和局域有序纳米结构,具有多道共振隧穿特性。建立了过渡金属团簇经历金属—非金属、磁性—非磁性转变的尺寸方程, 被国际学术界广泛采用。揭示了金属原子线的生长序列及其由原子链状经螺旋多壳结构向晶态的演变规律。这些结果无论对低维体系的基础研究还是未来分子电子器件的应用开发均有重要意义。带领研究组自行设计、研制成功三代团簇实验装置并获得多项专利。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
  本周大师讲座,让我们跟随国内最早开展原子团簇物理的实验和理论研究的科学家王光厚院士,踏入《原子团簇和纳米技术》的奇妙世界。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届时聆听大师讲座,如需查询及报名,可联络大学咨询台(电话:28881122,传真:2888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