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感言

王艺霖

中医学博士毕业生

首先,很幸运能够考入澳门科技大学,澳科大近几年连续“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前300强,非常荣幸作为一名学子,在这里完成了我的博士学业。在澳科大读博三年多的时光里,非常感谢中医药学院提供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平台,让我在这里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提高了科研能力。导师们的教诲如沐春风,您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做人的格局与胸怀,都对我今后的人生之路有着很重要的指引意义。也深深感恩这几年的同门情谊,通往博士毕业的道路确实不容易,顶着巨大的压力,但是我从未想过放弃,在团队的互相帮助与互相鼓舞下,我们携手并进,克服了道路上的荆棘,勇往直前。

快要毕业了,内心有很多的留恋与不舍,会怀念澳科大美丽的校园,更舍不得离开各位恩师的教诲和温暖的大家庭。在此,感恩学校、各位导师们对我的培育之恩,使我能够在未来站在更好的平台,为理想而奋斗不息。我们会永远铭记“意诚格物”的校训,一代代澳科大学子会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同时,也祝愿母校越来越好,更创辉煌;祝福各位老师身体健康,桃李满天下;祝愿各位同学大展宏图、学业有成。

童子妍

中医学硕士毕业生

回顾硕士时光,读研的过程中有成功也有失败,有泪水亦有欢乐。曾经年少轻狂,难关不会退让。也曾经满面沧桑,失眠头发渐光。

这一次毕业我等待了许久,从一个实验小白到做实验得心应手,其中遇到种种困难,在无数次艰辛想放弃的瞬间,心里仍抱着一丝希望,对自己说办法总比困难多,总会有解决办法的,我做到了。回顾过去,锐意进取不断完善自己,学会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各方面潜力不断提高。时间证明,付出的努力是值得的,收获了一份简单却来之不易的成熟。

在激动和憧憬的心情下,仍有隐隐的伤感,在澳门科技大学已经生活了将近九年,对学校有浓厚的感情和无限不舍。成功完成硕士课题,离不开导师无数次纠正错误,让我变得更加完善自己,我心中对导师是十分感谢的。同时感谢读研期间和我一起学习实验的小伙伴们,有你们陪伴不孤单,未来不管在何方,你们都是我心中美好的回忆。

而今毕业,我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自己这些年的学习会闯出自己的一番成绩,并且延续读研期间不断学习的态度,珍惜时光,努力前行。

郭鑫

中药学硕士毕业生

时光若白驹过隙,转眼间到了和澳门科技大学说再见的时刻。在这里,我顺利完成了中药学硕士课程。从当初的憧憬但略带紧张,到如今的自信与坦然,我非常感谢学校给予的多元化,高规格学习平台。良师、益友、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澳门中西合并的文化氛围,滋养着我的学业与生活。在此,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带领我们领略科学研究的魅力,更在道德品质上为我们树立标杆。除此以外,更幸运的是遇见了志同道合的三两好友,我们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彼此鼓励。

难忘学校图书馆窗外的风景,难忘校园里每张青春洋溢的面孔,难忘在科大发生的点点滴滴。我将携着这些美好的回忆,从科大再次重新出发,将所学化为所用,带着科大烙印,秉持科大风骨,与澳门科技大学共同成长。祝我的母校年年桃李,岁岁芬芳!

程天一

中医学学士毕业生

五年,让最初充满稚气的我们变得坚韧而有毅力。记得五年前第一次踏进科大校门,便感受到科大的多元魅力和浓厚的学习氛围。我们从第一门开课的中医基础理论,到最后一门开课的金匮要略,一步步地迈进中医学领域,层层深入地掌握其中的奥妙与内涵。这一切都得益于澳门科技大学中医药学院强大的师资力量,这鼓力量不仅教会我们临床知识、还提升了我们自主探索的科研动手能力,使我们得以全方位的成长。

老师们的悉心教导与贴心的关怀,都给每一位学生带来了温暖与力量。在此,祝愿母校光辉历程再光辉,人才辈出代代强;祝愿毕业的同门和学弟学妹们牢记校训,弘扬校风,学业有成,步步高升!

王婧怡

中医学学士毕业生

18年早秋,有幸相逢。携一封录取通知,从朔北赴南国,终在南海之滨翻开名为“大学”的新篇章。环形天桥上一眼认出的椰绿教学楼,探出围栏的火红三角梅,是对科大的第一印象,是五年求学路上的旌旗,亦是照亮未来的灯塔。

朝花夕拾,言笑晏晏,万物皆流,唯情旦旦。五年,第一次翻开大一教材带起的书香仿佛还未曾散去;转身,教科书、习题集、笔记本已是堆满了书架。可相比起文字,更难忘却的是遵医解剖课、游学夏令营、跨省市实习⋯⋯曾坐在一间教室听课的我们,即将分散到世界各地。在广袤的银河里,我们曾欣赏过同一间课室门前的花开;吐槽过同一堂晚课后巴士站的拥挤;经历过同一场台风带来的风雨,想想总觉得奇妙又幸运。感谢五年前坚定选择科大的自己和一如既往支持我的父母,让我有机会站在更高的地方探索世界;也要感谢母校不遗余力地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学习平台、丰富的实践机会以及多元化的发展方向。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是一众学识渊博的教授们让科大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学”,也是他们的谆谆教诲带领我们走进医学科学的殿堂。一朝沐杏雨,终身念师恩,我们将努力向上,有一份光、发一份热。

23年盛夏,惜别言谢。祝愿母校桃李满芬芳,也祝遇到的每一位:他日凌云,万事胜意,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田凌滔

中药学学士毕业生

岁月不居,四年前,我带着憧憬和梦想走进澳科大的校园,在中医药学院,我度过了难忘而充实的四年本科学习生活,毕业将至,除了心中的不舍,思来想去,唯有“感恩”二字。

一是感恩父母和家人对我的支持与鼓励。能够来到澳科大学习中药学,离不开家人对我的选择的理解与支持,在挫折和迷茫时不断给予我鼓励,让我顺利完成本科的学习幷有幸留在澳科大继续研究生的学习。

二是感恩老师们的指导与帮助。感谢澳科大提供了优质的学习平台和资源,来自中医药学院和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专家教授们精彩授课给我知识的启迪和思想的引导,不断了解到中医药学科的前沿和发展前景。澳科大的实验课为我们开启一扇门,当理论知识通过实际操作转化为一个个成果,在惊喜中让我们对科学充满信心。承蒙老师信任,我参与到实验教学视频的制作过程中,这段经历是我大学四年最难忘的记忆也是本科学习生涯中最宝贵的“财富”。

三是感恩本科四年一路走来认识的各位同学和师兄师姐们,他们在我生活和学习给予了很多帮助和鼓励。与她们的朝夕相处是这这四年中难忘的回忆,我们来自五湖四海,共同享受澳科大带来的严谨治学氛围和包容开放的环境,共同奋斗在自己最美年华的青春时光,感谢可以在这里遇见你们。

毕业,是结束亦是新的开始。希望未来进入澳科大的同学也会热爱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享受科大带来的优秀治学氛围和开放的环境,秉承“意诚格物”的校训。祝愿母校越来越好,桃李满天下,也愿大家前程似锦,未来之路光明灿烂

余逸

中药学学士毕业生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我与科大的故事始于19年的金秋,终于23年的盛夏。光阴太匆匆,四载大学,悄然而已。我仍能忆起收到中医药学院录取通知书的欣喜时刻,而今在科大的陪伴下终究褪去了青涩,蜕变成自己的光。回首过往,心中满怀幸福与感恩。

承母校之德,发青春之光。母校作为澳门唯一的中医药本科人才培养地,学院构建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让我能够系统地学习了中医、中药和生物医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并接受了全人教育以及创新教育。而母校广阔的平台更是给了我们更多尝试的机会,这也让我有幸能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学习,在导师们的引领下接触到学术前沿,进行本科科研探索和大创专案实践。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学院老师们温文谦和,治学严谨,循循然善诱人。凡我遇到生活或是学业上的困难,老师们皆表达善意,以传道授业解惑之资与我有效交流沟通。这为我逐步爱上中药这一学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吾师恩也。

山水一程,三生有幸。我在科大遇上了太多的美好:人、事、物。所有的遇见都让我成为了更好的自己,让我对母校增了太多的留恋,留下了无数的温暖与回忆。但少年各有山海,盛大未来;于是跃入人海,各有风雨灿烂,再相逢依然如故。

母校春风化雨,你我皆怀感恩。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人生的序章,从远方来,跨越山海,奔赴下一场诗与远方,愿我们鲜活又明亮,我们未完待续……

联系我们

学士学位课程:
电话:(+853) 8897-2343 
电邮:bcm-ad@must.edu.mo
传真:(+853) 2882-5123
地址:澳门氹仔伟龙马路
   澳门科技大学
   E座101室

研究生学位课程:
电话:(+853) 8897-2341 
电邮:fc_md@must.edu.mo
传真:(+853) 2882-5123
地址:澳门氹仔伟龙马路
   澳门科技大学
   E座1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