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型的土地与海洋
——澳科大社会和文化研究所举办“澳门海洋文化建设与传承学术研讨会”

嘉宾合影

2015年,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区域图》(简称“新区域图”)正式施行,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将澳门特别行政区海域面积明确为85平方公里。“新区域图”的施行对澳门的海洋经济、海洋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将进一步推动澳门海洋文化的发展。

作为向海而生、因海而兴的城市,澳门海洋文化有何内涵与特征?在海洋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哪些变迁?澳门海洋文化作为澳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将如何发展?12月18日上午,澳门科技大学社会和文化研究所、澳门生态学会、澳门环境教育会、澳门旅游学会在澳科大举办“世界型的土地与海洋:澳门海洋文化建设与传承学术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对相关议题进行研讨,并对澳科大社文所与澳门环境教育会联合承担的“澳门海洋文化历史教育”课题初稿进行讨论。澳科大社文所林广志所长、赵殿红助理所长,澳门海洋学会何伟添会长,暨南大学历史系吴宏岐教授,以及课题参与者、澳科大社文所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生李涵闻、陈平、叶龙等出席研讨会。

林广志所长指出,配合“新区域图”的颁布和施行,需要学术界深入探讨澳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的机制创新和政策保障,以兼具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研究成果,为特区政府制定海洋发展规划提供决策依据。澳门作为滨海之地,与海洋有着天然联系,“海洋性”是其最为重要的文化属性。在四百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广府文化与西方海洋文化在澳门碰撞交汇,形成了在世界文化体系中独树一帜的澳门海洋文化,澳门因此被誉为“世界型的土地与海洋”。而学界对澳门海洋历史文化的研究起步较晚,成果较为薄弱。因此,学界有必要以多样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和视角深入挖掘“澳门海洋文化”的内涵及发展历程,推动海洋文化、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林广志所长认为,澳门海洋文化是东西方海洋文化交融的结果,是东方海洋文化发展的重要源头,对东方海洋文明的形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澳门是大航海时代东西方文化交汇的结晶,研究澳门海洋文化对中国海洋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价值;澳门海洋文化有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例如建筑、信仰、民俗、食品、语言等,需要认真系统地分析和梳理;开展澳门海洋文化教育应根据澳门的实际情况,借鉴全球的经验。

在研讨会上,何伟添会长叙述了澳门管理的85平方公里海域的自然条件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吴宏岐教授介绍了澳门海域管辖权形成的历史过程。其他学者还对澳门海洋历史文献、海洋文化遗产、海洋民俗信仰以及澳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艺术等的海洋性特征等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