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穗文:千里清泉 源系珠江——澳门供水历史、现况及未来

11月08日,由澳门基金会赞助,澳门科技大学社会和文化研究所在澳科大举办“澳门社会”系列讲座,邀请特区政府海事及水务局黄穗文局长主讲“千里清泉 源系珠江——澳门供水历史、现况及未来”。黄局长通过图片和短篇录像,围绕澳门供水与内地的密切关系,潮汐、咸潮如何影响澳门淡水资源及未来保障供水安全的措施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与分析。同时也以咸潮期间河道原水的咸度为标准,调配了有咸味的食水,邀请学生试尝,让学生切身感受咸潮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澳门科技大学社会和文化研究所林广志所长(左)向特区政府海事及水务局黄穗文局长致送纪念品

首先,黄局长回顾了澳门的供水历史。澳门作为海边城市,时常面临淡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上世纪初,澳门居民的淡水主要依靠雨水、井水和山泉水等。但由于城市发展与人口增多,本地居民需求逐渐超出淡水资源供应。1924年,澳门修建了第一个公众水塘——松山鳄鱼潭水库,有限度地向市民供水,但仍未解决增长的用水需求。1950年代,澳门社会人士向广东省政府提出请求,在珠海兴建水库供澳门使用。1959年,珠海湾仔兴建竹仙洞水库和银坑水库工程启动,由此开始了内地引水澳门的时期。目前,澳门大部分的水源由祖国内地供应。

接下来,黄局长介绍,随着全球环境改变,澳门的供水受咸潮影响越趋严重。2006和2007年,澳门还曾出现因咸潮带来抢购瓶装水现象。因此,原港务局增加了协调和管理供水事务的职能,并于2013年改组成海事及水务局。此外,她介绍了内地与澳门水利工程、水库、高位水池等,指出这些水利设施的兴建能更有效地完善内地及澳门的供水系统。

最后,黄局长指出,内地与澳门多年来透过区域合作,成功保障了本澳的供水安全。未来将继续完善各项水利工程设施,加强保障供水,推动社会各界共同携手,构建澳门成为节水城市。

讲座结束后,黄局长与多位学生听众进行了的交流互动,气氛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