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邹志刚院士澳科大谈 “太阳能光催化 能源与环境-世界和未来”

由澳门基金会赞助,澳门科技大学主办的本学期科技大师系列讲座第十二场于5月9日在澳科大D座礼堂成功举办。本次讲座邀请到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材料学学家邹志刚院士谈“太阳能光催化 能源与环境-世界和未来”。

邹院士在讲座中指人类社会的变化是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能源的变化实质为能量密度的变化。新能源发展是大国博弈,时代沿革的过程。而新能源能量主要有两大特点:密度高、清洁。石油等能源的大量消耗引起大量的环境问题。曾有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论证“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是合理的,但是却不适用于中国。邹院示又指氢能是新能源的主要发展方向,下一代汽车的主力为氢能车。目前推广的锂电汽车需要发电厂发电,既不环保又不节能。而氢能源源头环境友好,终端使用环境友好,适合大力发展。目前氢能源主要有化石能源重整、电解水和光催化水分解三种制备方法。光催化材料及光催化反应机理于1972年由日本学者提出。太阳能一般转化为物理、化学和生物能量。国际上包括英、美等国家相继投入巨资,而中国国家科技部也加大投入,目前走在世界前列。光催化有可能在转换效率上将超过植物,因此邹院士团队转换思路,通过拓宽光吸收范围和提高两极转换效率来提高太阳能转换效率。

邹院士最后借自己的人生感悟寄语学生们要懂得感恩,抓住社会发展的机会,学会转变思路,开拓人生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