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鄒志剛院士澳科大談 「太陽能光催化 能源與環境-世界和未來」

由澳門基金會贊助,澳門科技大學主辦的本學期科技大師系列講座第十二場於5月9日在澳科大D座禮堂成功舉辦。本次講座邀請到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材料學學家鄒志剛院士談「太陽能光催化 能源與環境-世界和未來」。

鄒院士在講座中指人類社會的變化是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的過程,能源的變化實質為能量密度的變化。新能源發展是大國博弈,時代沿革的過程。而新能源能量主要有兩大特點:密度高、清潔。石油等能源的大量消耗引起大量的環境問題。曾有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論證「先污染後治理」的過程是合理的,但是卻不適用於中國。鄒院示又指氫能是新能源的主要發展方向,下一代汽車的主力為氫能車。目前推廣的鋰電汽車需要發電廠發電,既不環保又不節能。而氫能源源頭環境友好,終端使用環境友好,適合大力發展。目前氫能源主要有化石能源重整、電解水和光催化水分解三種製備方法。光催化材料及光催化反應機理於1972年由日本學者提出。太陽能一般轉化為物理、化學和生物能量。國際上包括英、美等國家相繼投入巨資,而中國國家科技部也加大投入,目前走在世界前列。光催化有可能在轉換效率上將超過植物,因此鄒院士團隊轉換思路,通過拓寬光吸收範圍和提高兩極轉換效率來提高太陽能轉換效率。

鄒院士最後借自己的人生感悟寄語學生們要懂得感恩,抓住社會發展的機會,學會轉變思路,開拓人生的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