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大师系列讲座XII》第七讲—王院士谈《原子团簇和纳米技术》

王广厚院士

   澳门科技大学2011/2012学年《科技大师系列讲座XII》第七讲——《原子团簇和纳米技术》(Atomic Clusters and Nanotechnology)于2012年3月21日下午4:30分在N座图书馆大楼101室举行,主讲嘉宾王广厚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子团簇物理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专家。
  王广厚院士从人们熟知的纳米技术讲起,由浅入深地展示了纳米、原子团簇的微观世界、当今国际范围内的科技发现以及王院士所领导的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实验室在团簇领域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
  王院士认为,人们观察世界的尺度和手段经历了微观宏观到宇观的过程,物质世界既是多样的也是统一的,纳米粒子的存在令生物体与周围事物产生微小引力,引力的数百万倍可以形成支撑物体的附着力。从中世纪起人们就开始对微观世界的探索,而现代意义的纳米是在1959年之后出现的。王广厚院士指出,研究纳米是用来改善人们生活的,无论它的含义是指欧洲侏儒还是变迁到规范的学术定义,它所具有的现实价值无可估量,从刻印技术和半导体技术的变迁上可以论证研究纳米的重要性。
  接着,王广厚院士引入了“团簇”(Cluster),对其进行了释义,描述科学家对于团簇的寻找过程以及团簇所具有的三个特性,例如:团簇使得已有的磁性元素拥有了更多的超级磁铁性质,另某些不具有磁性的元素如“铑”具有了异常的磁矩,同时,像锡这类物质的小团簇还具有了其固体不具有的高熔点。
  在谈到国内团簇研究取得的一系列突破时,王院士的团队不仅在过去设计了多种类型的团簇束流装置、制备和组装团簇及其纳米结构,也研究团簇及其组装体系的奇特结构和物性,为设计和制造新的纳米结构和量子器件打下坚实物理基础,以便提供应用平台。重要科学发现例如同位素效应、同位素效应、输运性质、尺寸演变、奇异构型都在国际范围被广泛引用和延伸论证。
  讲座最后王广厚院士为同学们讲述成功的感悟:“Together each, achieve more”,由TEAM和超越自己主导的成事方法在过去领导王院士的团队从“三无”到如今国际领先,同学们切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新思想才能产生新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