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大師系列講座XII》第七講—王院士談《原子團簇和納米技術》

王廣厚院士

  澳門科技大學2011/2012學年《科技大師系列講座XII》第七講——《原子團簇和納米技術》(Atomic Clusters and Nanotechnology)於2012年3月21日下午4:30分在N座圖書館大樓101室舉行,主講嘉賓王廣厚先生,中國科學院院士、原子團簇物理的實驗和理論研究專家。
  王廣厚院士從人們熟知的納米技術講起,由淺入深地展示了納米、原子團簇的微觀世界、當今國際範圍內的科技發現以及王院士所領導的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實驗室在團簇領域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
  王院士認為,人們觀察世界的尺度和手段經歷了微觀宏觀到宇觀的過程,物質世界既是多樣的也是統一的,納米粒子的存在令生物體與周圍事物產生微小引力,引力的數百萬倍可以形成支撐物體的附著力。從中世紀起人們就開始對微觀世界的探索,而現代意義的納米是在1959年之後出現的。王廣厚院士指出,研究納米是用來改善人們生活的,無論它的含義是指歐洲侏儒還是變遷到規範的學術定義,它所具有的現實價值無可估量,從刻印技術和半導體技術的變遷上可以論證研究納米的重要性。
  接著,王廣厚院士引入了“團簇”(Cluster),對其進行了釋義,描述科學家對於團簇的尋找過程以及團簇所具有的三個特性,例如:團簇使得已有的磁性元素擁有了更多的超級磁鐵性質,另某些不具有磁性的元素如“銠”具有了異常的磁矩,同時,像錫這類物質的小團簇還具有了其固體不具有的高熔點。
  在談到國內團簇研究取得的一系列突破時,王院士的團隊不僅在過去設計了多種類型的團簇束流裝置、製備和組裝團簇及其納米結構,也研究團簇及其組裝體系的奇特結構和物性,為設計和製造新的納米結構和量子器件打下堅實物理基礎,以便提供應用平臺。重要科學發現例如同位素效應、同位素效應、輸運性質、尺寸演變、奇異構型都在國際範圍被廣泛引用和延伸論證。
  講座最後王廣厚院士為同學們講述成功的感悟:“Together each, achieve more”,由TEAM和超越自己主導的成事方法在過去領導王院士的團隊從“三無”到如今國際領先,同學們切要努力發展自己的新思想才能產生新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