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烘焙澳门艺术“蛋糕”?
——澳科大办“一带一路”陶艺与绘画艺术国际交流展暨研讨会

“澳门2020‘一带一路’陶艺与绘画艺术国际交流展暨研讨会” 11月21日在澳门科技大学举行研讨会活动,研讨会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澳门科技大学、澳门画院共同主办。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设计学特聘教授郑巨欣主持研讨会,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澳科大、澳门大学等众位专家教授参与研讨。澳科大人文艺术学院美术学和设计学课程主任黄光辉助理教授,汪蓝副教授,顾跃副教授,张曦之助理教授等,以及来自澳门各界人士参加研讨会。

在研讨中专家们就中国陶瓷绘画艺术未来如何面对社会新环境、国际新变化等议题发表了看法。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院长朱乐耕教授感慨,过去我们通常会认为西方的就是当代的,而东方只能被归类为传统,但是近年来大家的思想得到了很大的转变。中国艺术家也开始逐步探索中国本土在当代新的符号图像的表达,并获得了国际认可。新时期的中国艺术家既懂得传统文化,又拥有国际视野,为这种割裂提供了修正的空间。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教学部主任郑光旭教授认为,对于绘画的认识误差简单地割裂了中国画和以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绘画美学不要也不应拘泥于对方的缺点,而是应该找出两者能够融会贯通的点。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高振宇教授师承紫砂壶艺泰斗顾景舟,他讲述了改革开放后旅美华人陶艺家李茂宗来到景德镇,为工匠们展示了何为当代陶艺给他带来的冲击。他讲到,自己也曾经迷失在西方对于陶艺的定义中,后来才发现,陶艺是需要与泥土对话的,陶艺家需要的是启动传统血脉,启动器皿之心,而非简单效仿,纠结于肌理的表现,能打动人就是好的 “泥怀”。

对于艺术创新的路径以及对于传统的承接,中国艺术研究院一级美术师高茜教授认为,艺术不仅仅需要注意到题材和形式的创新,还应当注意到工具的重要性。现在笔墨纸砚的传统制作原料都因为各种原因产生了缺失,需要重新研究替代品,或者创新配方。徐晨阳教授也肯定了这个观点,并具体解释了绘画材料创新对绘画促进的巨大影响。

专家们也对于澳门的艺术特色以及如何推展这种特色提出了各自看法。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徐累教授表示由于澳门特殊的中西交流桥头堡的地位,澳门有很多不同的艺术展览,艺术氛围浓厚。而在这种有利的环境下,艺术家们应该不仅仅拘泥于旧有的形式,而是拓展出新方向,创造自己的“蛋糕”。朱乐耕教授认为,现在的社会环境给了手工艺更多的发挥空间,艺术家们一方面保护恢复工艺,一方面开发新的表达形式、材料题材。

对于澳门的艺术教育,郑光旭教授认可澳科大的优秀教学管理模式,他希望同学们应该思考懂得为谁创作:艺术道路是一个生动有趣而艰苦的道路,只要真心热爱这个行业,就能一直坚持下去。朱乐耕教授认为学校应该是新思想的发源地、平台,老师应该引领学生们思考在当代的空间里,艺术品如何作为一个符号崛起。

研讨会上大家讨论热烈陶瓷绘画艺术等相关问题

郑巨欣教授(右)主持会议

朱乐耕教授(前排左二)谈传统陶瓷艺术与空间

黄光辉课程主任(前排右)发表艺术观点

研讨会现场专家学者与参会的同学们讨论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