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资讯科技学院举办学术研讨会

为了庆祝澳门科技大学成立18周年,澳门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于2018年3月29日在N座221室举办学术研讨会,幷特别邀请了IEEE(SMC)前任主席Daniel S. Yeung、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齐冬莲副院长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梁晓燕教授、北京邮电大学杨大全博士担任本次研讨会的演讲嘉宾共襄学术盛举。信息科技学院院长张渡教授, 助理院长李建庆教授以及师生共50余人出席了研讨会。

Daniel S. Yeung教授的演讲题目是“Sensitivity-Based Robust Learning Algorithm for Stacked Autoencoder”, 杨教授介绍了深度学习在许多应用中取得的优异成绩,但一些研究表明深度学习算法在对抗环境中的脆弱性。对样本的微小失真容易导致错误分类。提出了一种鲁棒学习算法,将其误差和灵敏度降到最低。灵敏度被定义为由于输入的微小波动而导致输出的变化。由于所提出的算法不仅考虑了精度,而且考虑了稳定性,期望能得到一种更鲁棒的对扰动输入的自动编码器。然后对我们的方法的性能进行了评估,并与传统的迭置式自动编码器进行了比较,并在精度、鲁棒性和时间复杂度方面进行了自动编码。此外,实验结果还表明,当训练集受到污染时,所提出的学习方法比其他方法更有效。

接下来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齐冬莲副院长以《微电网自治运行的分布式估计与二次控制》为题进行了演讲,齐副院长在报告中提出在以光伏电源为主的自治微电网中,考虑到光伏电源的高渗透性、地理分散性及其本身的出力间歇性等特性,迫切需要研究新的控制算法以实现分布式电源与负载之间的实时功率平衡。为此,她提出一种分布式算法以估计微电网中电源与负载之间的功率差值,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有限时间收敛算法以控制光伏电源之间的协同出力,并同时调整因功率不平衡引起的频率偏差问题。另外齐副院长还提出分布式估计算法和二次控制策略是一种完全的分布式、去中心化的算法,光伏电源从而能够通过本地的通信网络感知微电网的全局信息并实现自组织运行。

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梁晓燕教授的演讲题目是《高功率超快激光的发展及其应用》,演讲中梁教授介绍了高功率超快激光的发展及其应用。高功率超快激光脉冲持续时间(10-12秒)和fs (10-15 s)发展很快,近来其最大峰值功率已达到1015w,脉冲持续时间小于30 fs。这种激光器是用来研究高强度物理的。同时,二极管泵浦高重复率ps/fs激光器产生了近kW的平均功率,应用于科学、工业和生物医学领域。

最后北京邮电大学杨大全博士以《High sensitivity and high Q-factor photonic crystal cavity sensors》为题进行演讲,演讲中杨大全博士介绍了自光子晶体物理概念,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被提出以来,随着微纳加工制备技术的发展,各种光子晶体器件在理论、实验和应用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中,光子晶体传感器作为一种新型的微纳传感器,由于其典型的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响应迅速、抗干扰、可微型化、可复用以及可集成度高等优势,目前关于光子晶体传感器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内容的热点之一。与此同时,由于光子晶体的特殊优越特性,光子晶体被认为是未来的光-半导体,因此光子晶体在未来光子集成和集成光路应用方面也是一种首要选择。其中,高集成低功耗高灵敏度微纳集成传感器网络也是未来实现处处感知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描述: 10.100.3.31fi校慶20183月29日總結WeChat 圖片_20180404115540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