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文所博士生邓丽婵、莫蕤获霍英东基金会奖学金

澳门科技大学日前举行机构奖助学金颁奖典礼。共22个机构颁发26项奖学金及助学金予264名优秀学生。其中,社会和文化研究所2021级国际关系博士研究生邓丽婵、2021级历史学博士研究生莫蕤荣获霍英东基金会奖学金。该项奖学金需要符合平均积点(GPA)最高方可获申请资格,经大学推荐后,由霍英东基金会严格遴选,方可获得该奖项。

机构奖助学金颁奖典礼

article1125174136

国际关系博士研究生邓丽婵同学

邓丽婵:

蒙社文所推荐,当得知自己获得霍英东基金会奖学金时,内心既欣喜又惊讶。在此首先想感谢我的导师陈少华教授,他清朗儒雅的学者之风时刻安抚着我急躁的求索步伐,让我得以在跨专业的迷茫和不安中从容愉悦、享受读书。感恩所长林广志教授、赵殿红教授的耳提面命和悉心教导,他们传授的知识始终浸润于我一年以来的研究历程,感恩社文所的每一位老师和同学,身边有良师益友是我的幸运。

过去一年,我的学术视野变得更加开阔。囿于此前学科规范,我更多聚焦文本细节,对外部世界有所忽视。如今我逐渐明白史料对于挖掘历史褶皱的意义,更明白要慎用理论从而避免蒙蔽历史。做研究是独行的旅程,因此我在持续的阅读体验中,时刻警惕钝化,对历史叙事中的苦难保持悲悯;在社文所老师的言传身教中,我感受到了他们作为人文学者身上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术之路道阻且长,然而更明白不行不至,惟愿跟随各位老师的步伐,继续前行。

历史学博士研究生莫蕤同学

莫蕤:

知悉自己获得“霍英东基金会奖学金”,我的内心充满感恩和欣喜。一年前,我告别故乡亲朋,只身来到澳门,彼时心中萦绕着好奇与未知。于我而言,这是与之前截然不同的崭新环境。虽感惶恐,却也笃定,因为我始终相信“万番琢磨方成器,十载耕耘自见功”。我怀着对学术的渴求,开启了自己在澳科大的求学之路。若是谈及这一年学习生活的感触,我想“感恩”、“梦想”与“求索”三个词更能够概括我这一年的体会。

为人为学需怀“感恩”之心:我自知自己平凡,能取得如此进步皆来自师友们的鞭策与鼓励。在学术之路上,我特别感激社文所林广志老师和赵殿红老师及我的导师范立舟老师。正是老师们不辞辛劳的言传身教,让我能够真正踏入学术门槛,开始对学术问题进行系统性的思考。他们不仅教会我如何为学求真,更教会我要常怀虚心、踏实为人。老师们宽厚而无私的情怀是我为学之路的标杆。同时,在这一年的学习中,我受到了钱乘旦老师、汤开建老师、张富强老师、李凭老师、柏桦老师、魏明孔老师等专家教授给予的鼓励和教导。老师们的谆谆教诲我始终谨记在心,这是鞭策我奋勇前行的不竭动力。同样,我亦感激社文所的师兄、师姐和2021级历史班的同学们。正是他们暖人心脾的关心和帮助,我才能够更好地融入和适应新环境。学术之路,是漫长而孤独的,但是大家勉励前行,我们必然能够行稳致远。

为人为学需心怀“梦想”:历史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作为该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我深知,自己要时常保持一颗初心,学会坐“冷板凳”。只有拥有“板凳坐得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决心,自己才能在为学境界上实现升华。同时,我也应该学会并做到“知行合一”,要用自己所长服务社会,力求讲好澳门历史、中国故事,让更多同胞熟悉我们自己的文化,了解我们祖先曾经拥有的辉煌过往。

为人为学当思不断“求索”:在学习方面,我不是一个拥有太高天赋的学生,很多时候我也会陷入“思索”的困境。在不断“求索”的过程中,我认识到了自己的薄弱,意识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博士生,我还需要继续努力,付出更多心血。但是,我想只要“求索”,只要坚持做到不断“求索”,结局总会无愧于自己。因为每一件小事做好的过程,就是对自己心性不断磨砺锻造的过程。拥有良好的作息习惯,严谨的学术规范,才能在生活和学习中无愧于己、无愧于人。

在此,我衷心感谢社文所的每一位老师和同学,正是你们的无私付出,才有了我今天的收获和进步。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也必将不辱使命,奋勇前行,让自己有机会成为一名合格的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