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日报】从城市风险管理看防风减灾

八月底的两场台风,接踵而至,“风如拔山怒,雨如决河倾”,一瞬间,吹动了小城的风采,打破了生活的平静。风吹雨打去,城市虽渐趋恢复如常,但事后的反思是必须的。痛定思痛,如何最大限度降低台风和其他气候风险对澳门的影响,本文从城市风险管理的角度对防风减灾提出管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临的难题日渐增多,除了交通拥堵等常见的城市问题之外,还遇到过类似SARS、禽流感的城市危机。近年来,全球变暖和海洋气候变迁导致海水位抬升,台风频繁发生,对沿海城市造成的压力日增。人口集中和产业集聚进一步加剧了城市的气候暴露度和脆弱性,引发城市气候风险增加。现代城市已经演变成为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和社会有机体,一个突发事件发生往往会带来多个次生和衍生事件。由于事件的出现是偶然的,风险则是可识别的,因此以往围绕于事件的城市应急管理开始转向城市风险管理。应急管理是当事件发生之际,采取一系列应急救援的方法,减少事件发生后的损失;风险管理则是在某个事件尚未发生时,即研究引致其可能发生的因素,一旦发生会产生何种后果,然后尽量消除或减少这些因素,尽力防范事件发生。简而言之,应急管理属于亡羊补牢,风险管理属于防微杜渐。

台风来袭对澳门这个海岛城市而言,是一个大概率并且影响巨大的风险事件。古根海姆学者奖获得者米歇尔 · 渥克(Michele Wucker)在最近出版畅销书《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中,将这类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类比为“灰犀牛”,相对于小概率且影响巨大的“黑天鹅”事件的难以预见性和偶发性,灰犀牛事件不是随机突发事件,而是在一系列警示信号和迹象之后出现的大概率事件。台风状若一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灰犀牛,它是显而易见的、迫在眉睫的危险,但同时又是容易被忽视的危险。它一旦疾驰而至,将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灾难后果,灾后重建又需花费大量资源。

作为一种常见的气候风险,台风造成的损失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台风事件本身带来的危险性;二是遭受台风袭击的城市区域的暴露程度;三是城市自身的脆弱性,即应对台风的韧性和能力。台风之风险,是事件的危险性、加上城市的暴露程度和脆弱性三者构成的函数。辨识台风事件的风险、降低城市的暴露程度、提高城市的韧性,是有效应对这类明显的、高概率的危机事件的法则。

“事先预测并采取行动”,不仅能够帮助我们避免或躲避灰犀牛式危机事件的袭击,而且能帮助我们把危机事件转化成机遇。因此,我们必须用城市风险管理的方式来防风减灾,在风起之前便认清问题、识别风险、明晰优先次序并从容因应随之而来的危险。

具体来看,构建风险管理应对台风等气候风险的机制包括:

首先,建立健全城市风险管理体系。制订澳门城市风险管理、防灾减灾的中长期规划,推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明确相关风险的定义、成因和损害方式以及风险治理等内容,包括风前预警发布、风中灾情通报、风后救灾进展的规范,并根据形势的变化修改完善。

其次,研发城市风险预警指数。除了台风等自然灾害风险的影响,澳门可能遇到的风险还包括各种交通方式、港口码头等的基础设施运行的风险,食品安全、大型会展活动等人群聚集方面的公共安全风险等。由于各类风险积聚叠加,且趋于复杂化,因此可构建城市运行风险预警指数和相应的发布机制,运用大数据和数据挖掘的技术,集成分析城市风险,即时预警可能发生的风险。

再次,建立智慧防灾减灾平台。城市风险管理是政府和公众共同减小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进程。有研究表明,气候适应障碍主要来自于适应主体的认知和行为。面对日益复杂的风险,政府、社会组织、社区和市民等各方需充分参与,搭建智慧应变便民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传播力量,在第一时间披露明确的信息,确保利益相关者的防灾减灾沟通及时顺畅。

最后,重视风险管理中的金融保险作用。城市风险纷繁复杂,除了政府投入,还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善于利用金融工程技术,通过保险或期权来提供最佳的风险解决方案,同时通过保险提供资金保障,确保投保对象迅速恢复灾后的生产或生活。

思路智库理事兼澳门科技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刘成昆

联系我们

办公室:澳门氹仔伟龙马路澳门科技大学O座707

办公时间:星期一至五上午9时至1时,下午2时30分至6时20分

电话:(853)8897-1799

传真:(853)2871-7322

电邮:isd@must.edu.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