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社会系列讲座之“喧闹的港市——澳门内港的街区、码头、围里”

由澳门科技大学社会和文化研究所、通识教育部合办的2023年“澳门社会”系列讲座第7讲于4月20日下午在大学举行,澳科大人文艺术学院助理教授郑剑艺主讲“喧闹的港市——澳门内港的街区、码头、围里”,近三百名学生参与。

article0424111626

郑剑艺助理教授

郑助理教授首先介绍内港作为澳门传统商业核心区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内港发展分为四个形态时期:初创期(1557-1840),疍民上岸是内港的起源,形成了一港三区的基本形态框架;成型期(1841-1900),殖民统治与华商崛起是内港发展的动力,内港实现了三区融合,葡式规划与中式住区并置;变革期(1901-1980s),工业化与商业繁荣是推动变革的动力,新马路区不仅对内港城市肌理产生切割,也引入新建筑立面和类型;衰退期(1980s至今),产业转移、空间竞争加上新兴的住宅及商业中心,使得内港逐渐被边缘化。随后,郑助理教授从街区形态、码头建筑及围里住宅三个方面入手,对内港的规划、建筑风格等方面进行图文并茂的讲解。在总结阶段以“城水耦合”为题,通过卡迪夫等港口城市的案例,就内港的可持续发展发表自己的看法。

郑助理教授现为澳门注册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及注册城乡规划师,多年来一直研究澳门内港的发展历史及其形态景观特色。并受澳门文化局委托,参与内港码头的相关调研工作。现场的学生及听众通过郑教授的精彩演讲和独特分享,一起探索内港的发展历程。

讲座最后,郑助理教授与学生进行问答互动,气氛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