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科大社文所博士生参加香山文化论坛2023

论坛海报

5月19日,由中国历史研究院澳门历史研究中心、澳门科技大学唐廷枢研究中心、郑观应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香山文化论坛2023——‘近代香山人物民族认同与国家意识’学术年会”在澳门科技大学成功举办。来自招商局集团、开滦集团、上海社会科学院、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暨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上海市历史学会、广东历史学会、广州大典研究中心、中山市档案馆、中山市郑观应文化学会、澳门科技大学等机构近60位专家学者提交了57篇论文,就“民族认同与国家视野下的香山与澳门”“唐廷枢家族的家国情怀与实业强国”“郑观应的世界观与强国梦”等展开深入研讨。

论坛小结合影

澳门科技大学社会和文化研究所22名历史学博士研究生、13名国际关系博士研究生参加了论坛,并在分论坛做学术报告。35名博士生围绕郑观应的生平事功、洋务举措、人际关系、思想观念等展开讨论,不论从史料还是选题,都很好地扩充了郑观应研究内容,如陈慧旋的《“郑观应”与“郑官应”——郑观应姓名使用考述》,刘敏的《郑观应笔下的“澳门故里”》,何丹的《郑观应与广西警政建设》,毛禹霖的《郑观应电报自强思想的形成、内涵和特征》,季雨洁的《郑观应与福泽谕吉海权思想比较研究》,于洋的《郑观应对在华基督宗教的认知及其治理主张》等。

参会博士生论文目录

澳科大社文所将“郑观应研究”列为国际关系、历史学博士课程必修科目,探索课程教育、学术训练与学术发表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参加香山文化论坛就是这种培养体系的尝试和阶段成果。论坛上,来自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点评博士生的论文,指出优缺点,提出修改意见。博士生根据专家学者的修改意见进一步完善论文,不断提高文章质量,提升自我学术能力。此外,澳科大社文所还与澳门大学澳门研究中心合作,推出《澳门研究》第104期(郑观应研究专刊),刊发由澳科大博士研究生撰写的10篇学术论文,进一步夯实了这种培养体系。未来,社文所还将为博士研究生提供更多机会,促进学生培养,推动学术发展。

参会博士生感言

毛禹霖

21级历史学博士研究生

香山文化论坛是香山历史文化研究的学术盛会。在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我有幸第二次参加论坛。在分论坛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就论文的史料收集和谋篇布局给出了不少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我受益匪浅。这些宝贵的收获不但有益于我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论文,而且还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积累发表经验。此次论坛。我还有幸参演了话剧《跟住唐廷枢学英文》,这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近代香山人的报国之志。郑观应曾有言“民强国自强,道由策富致”,香山人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勇拼搏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研究。


陈慧旋

22级历史学博士研究生

儿时在中山乡土文化教材中初识郑观应,“国之盛衰系乎人”一句记忆犹新;如今在澳科大社文所聆听林老师教授的“历史学理论与方法”一课,遂有机会走近郑观应,阅读其文、了解其事、再识其人。这是我与香山文化的美好邂逅,也是我学术研究之路真正的起点。问题提出与框架拟定,史料搜集与写作方法,行文规范与巧思新意,林老师讲授的知识让我受益匪浅。本次参会的郑观应文章,从论文选题、写作、修订,到香山文化论坛进行报告,都离不开林老师的谆谆教导和细致批注。此次学术训练,似一把钥匙打开了我进行历史研究、走近香山文化的大门,衷心感谢林老师为我们提供的宝贵机会。


于洋

22级国际关系博士研究生

“问题意识”是学术研究的核心与灵魂。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价值,有的是解释现象,有的是归纳规律,有的是解决问题,有的是预测未来,无论是哪一种,都离不开“问题意识”。林所长十分注重培养我们的问题意识与学术创新精神,并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课上,将郑观应研究纳入课程,对我们进行学术训练。正是这种训练,让我一悟千悟、一通百通,为我打开了历史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研究的一扇窗。感谢林老师和香山文化论坛提供的宝贵机会,让我们有机会聆听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希望未来有更多学习交流的机会!


季雨洁

22级国际关系博士研究生

从唐廷枢到郑观应,从香山开埠到粤港澳协同发展,本次论坛带给我的收获颇丰,我作为社文所的一份子,非常荣幸能够全程参与此次论坛的会务工作,也非常荣幸能够在这个平台向各位前辈和同侪学习求教,与大家切磋交流。文承一脉,岁月铭香山印记;史越千年,湾区涌岭海潮音。我将会把本次论坛中收获的新知运用到我的学习和科研中,拓展更广阔的研究思路,为学术研究做出自己的努力。

参会博士生与点评专家学者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