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虹文教授谈“纪录片产业化发展的实践”

由澳门基金会赞助,澳门科技大学澳门电影艺术研究院主办的“影视名家”讲座于2017年5月11日上午在澳科大N101礼堂圆满举行。本次讲座邀请了上海政法学院邢虹文教授主讲“纪录片产业化发展的实践”,人文艺术学院助理院长蒋潇玲博士出席讲座并向邢虹文教授致送纪念品。

蒋潇玲助理院长(左)向邢虹文教授致送纪念品

讲座的开始,邢虹文教授以中国纪录片的发展历史给同学们分析了其在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50年代模仿苏联模式采取计划经济与层级制行政管理,创作主体为事业机构,创作资金依靠政府行政拨款,统购统销;90年代影视合流,电视台为代表的纪录片栏目化生产格局形成,自制自播,产量巨大,同时独立纪录运动兴起;90年代中期为电视纪录片创作的黄金时代,当时作者注重自我创作,将纪录片视为导演意识的体现,在跟踪、采访和纪录时做到“三真”——真人、真事和真情实景;选题反映底层人群的生活状态,探索时代的社会问题;2000年以后,因电视机构制播分离的推进,纪录片的产业化发展加速进行;作品品质明显提高,产量和播出量稳定增长,市场主体加速培育,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出口能力有所提高。邢教授还与同学一起观摩了《大动迁》,她特别指出“纪录片产业化实践过程,是创作者的艺术诉求、影视创作体制、影视市场定位等的互动过程”。

邢教授讲座现场

邢虹文,上海政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求学期间,先后获社会学学士学位,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学位,传播学博士学位。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访问学者。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传媒社会学,影视文化与传播。影视节目制作方向为电视纪录片及电视栏目制作。

任职以来,在《当代电影》、《当代传播》、《电视研究》、《社会》等多家学术期刊上发表《公共记忆与政治伦理的日常化》、《电视媒介、阶层意识及其认同的塑造——基于上海市民调查的分析》、《电视受众的社会分化与价值认同分歧》等数十篇学术论文。出版学术专著《电视与社会—电视社会学引论》、《电视、受众与认同》。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案《受众的社会分化与社会认同重建:基于电视媒介的研究》,同时参与多项上海市、上海教委的纵向课题及横向课题的研究工作。先后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三等奖,上海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在社会任职方面,1999年始,先后担任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纪录片编辑室》、《经典重访》、外语频道《华夏新纪录》等栏目的策划、编导,制作完成三十余部电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