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大学“嫦娥”一号科学资料分析研究成果获权威期刊收录

      澳门科技大学成功研究“嫦娥”绕月卫星科学资料的新型定标方法,并于《中国科学》发表学术论文《嫦娥一号IIM数据绝对定标与初步应用》。论文介绍了对多光谱成像仪有效载荷的一种新型定标方法和初步结果。《中国科学》是我国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领域中权威性的学术刊物,在国内外的科学界都有着长期而广泛的影响。

      嫦娥一号是中国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顺利发射升空。嫦娥工程的主要任务,就是获取覆盖全月面的地形图,探测月球的物质成分表面的影像数据,探测月壤特性及探测地球与月球间的太空环境。由嫦娥一号绕月卫星从月球向地面传回的数据而开展的各项探测工作正在进行当中,已获得一些成果。

     科技大学的其中一项研究内容,就是对接收到的科学数据进行分析。这项研究内Chang-E-One容获得了科学技术发展基金资助。“嫦娥”绕月探测工程科学资料分析的关键技术之一,就是测量资料定标。因为现有数据尚未经转换和校正,无法直接使用。澳门科技大学月球与行星探测科学应用研究联合实验室对数据进行绝对定标和辐射畸变较正,为数据的正确使用提供了方便。只有精确地标定了“嫦娥”一号测量资料的背景参数,才能够更合理地从探测资料中提取有用的资讯。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本次任务资料定标的先验条件极端匮乏。研究人员克服种种困难,充分发挥研究团队的聪明才智,研发了独特的标定方法,特别是对干涉成像光谱仪的标定方法,使原本可能难以实用的资料变成了提取月面物质分佈资讯的宝库。

      此定标方法,方便了科研人员使用该资料开展月球科学研究。经过使用定标并对资料校正后,在月球Petavius撞击坑中发现含有新的成份,深化了过去研究的结果。
      科技大学将继续承担探月资料处理工作,依据“嫦娥一号”发回的科学资料,分析月球地形、地貌、物理成分等,希望通过这项工作,在科学上有新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