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制度创新推动湾区建设
澳科大社会和文化研究所2017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论坛”

在今年三月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订《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粤港澳三地政府及社会各界反响热烈,纷纷提出富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在“大湾区时代”,粤港澳城市群如何做好合理规划?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将对大湾区发展有何影响?大湾区城市机场群如何协调发展?

12月12日,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即将颁布之际,澳门科技大学社会和文化研究所举办“2017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论坛”。澳门科技大学庞川副校长,暨南大学夏泉副书记,港珠澳大桥管理局韦东庆副书记,广东省政协委员、澳门基金会研究所杨道匡副所长,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郝雨凡院长,澳门发展策略研究中心萧志伟会长,广州澳门社团总会何敬麟理事长,澳门公共图书馆管理厅邓美莲厅长,澳门基金会研究所黄丽莎处长,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马向明总工程师,澳门城市大学叶桂平助理校长,澳门科技大学法学院方泉执行副院长,香港浸会大学当代中国研究所许志桦副所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申明浩院长,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戴龙基馆长,澳门科技大学社会和文化研究所林广志所长等,以及来自上海、北京、广州、香港、深圳、佛山、澳门等地的专家学者、图书馆馆长,澳门大学、澳门城市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的老师和同学,时代周报、南方都市报、人民网、新浪网、澳门日报、澳广视等媒体领导和记者200多位嘉宾出席论坛。

此次论坛以“粤港澳大湾区:制度创新与文化发展”为主题,平行论坛以 “大湾区城市发展与制度创新”、“大湾区人文交流与合作发展”为主题,重点探讨大湾区建设的难点和实施的路径。论坛期间,举行“粤港澳大湾区古地图展览”揭幕式等活动。

在开幕式上,庞川副校长、夏泉副书记分别致辞祝贺论坛的举办,并对大湾区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庞川表示,在大湾区建设即将进入实质性阶段,一是应充分认识大湾区建设对于粤港澳乃至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是包括港澳在内的珠三角城市协调发展、融合发展的升级版,是从区域经济合作上升到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国家战略,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举措。二是各城市应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指引下,发挥各自优势,突出自身特色,跨越转型与发展障碍,从各自的产业、功能、定位、资源出发,通过统筹规划、共建共享等方式,发挥合作精神,实现融合发展。三是加强制度创新。改革开放、体制创新,是大湾区发展的引擎。粤港澳大湾区将对存量资源进行优化与创新试验,承担着为中国探索体制创新与发展模式的历史责任和使命。四是加强文化教育合作。“文化融合发展”是大湾区重要的内生动力,大湾区城市间在文化内涵、文化传承、文化融合及文化产业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

开幕式后,覃成林、许志桦、郝雨凡、方泉、马向明、韦东庆、方晓健等专家围绕“以全球视野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粤港澳合作的主要难点与解决路径”、“重识大湾区中的澳门”、“一国两制下的融入与协作——粤港澳大湾区的多法域问题”、“粤港澳大湾区——新阶段与新挑战”、“港珠澳大桥与湾区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澳门国际机场市场发展”等专题进行深入探讨。同时,学者们对大湾区制度演进、城市群优质生活圈的构建、大湾区与澳门经济多元发展、湾区城市群绿色低碳发展、中葡平台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作用、大湾区与澳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中的通用航空发展与创新、大湾区环海城市体系变局与澳门的对策等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多位图书馆馆长、出版专家对大湾区视野下的文化事业、图书馆运作、历史文献整理、文化产业等领域的合作发展进行了研讨与展望。

澳科大社会和文化研究所林广志所长表示,此次论坛嘉宾学者来自不同专业领域,集中讨论城市规划、港珠澳大桥、机场合作等基础设施运营和关键要素流动,以及由此引发的制度创新和文化发展,是一次探讨实施路径的务实会议,与会专家、业界领袖贡献出丰富扎实、富有成效的建设性成果。林广志提出,粤港澳高校及科研院所应发挥应有的作用,以轮值方式,每年在大湾区城市轮流举办务实性的论坛,编撰和发布年度性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报告》,为专家学者、行业人士搭建高端、专业的交流合作平台,为大湾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建议,长期推进大湾区的建设和发展。

经论坛组委会研究决定,“2018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论坛”将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承办。

2017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论坛剪彩仪式

参与论坛嘉宾大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