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大师系列讲座XII》第四讲—黄院士讲《对抗艾滋病及丙型肝炎的进程与挑战》

kjds-xii-004  

  澳门科技大学2011/2012学年《科技大师系列讲座XII》第四讲,于2012年2月29日举行,主讲嘉宾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艾滋病疫苗专家黄以静女士,是次讲座主题为《对抗艾滋病及丙型肝炎的进程与挑战》。
  黄院士首先从生物学的中心法则开启,讲解了逆转录的过程。她进而展开说,逆转录病毒引起了实验动物的疾病,经过比较,逆转录病毒是否会导致人体的疾病呢?1979年,第一个人类逆转录病毒(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I)的发现,为这个问题作出了肯定的回答。
  黄院士还介绍说,1982年美国《时代》周刊报导了首例艾滋病患者,到2010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已达到3400万。期间,法国和美国的科学家共同发现了艾滋病的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随后,黄院士介绍了HIV的来源、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艾滋病的特征。
  黄院士指出,假设艾滋病是从动物传播到人的人畜共患病,则要有“畜物病毒有类似的基因构成”“畜物是病毒的自然宿主”等几个证明标准,而“HIV的基因与黑猩猩病毒(SIVcpz)相似”“HIV和黑猩猩在非洲同一地区存在”等几项条件便证明了艾滋病病毒的来源是动物,人类在与猩猩的接触过程中,就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
  黄院士还强调,经过分析各HIV感染者所感染的病毒,发现HIV容易发生变异,导致基因组呈现多样性,因此HIV的干预治疗需要多元化,而目前艾滋病组合治疗在降低死亡率上取得了比其它疾病(如癌症、心脏疾病)更好的效果,但彻底根除潜伏感染的细胞则至少需要七十年。
  在尝试治愈艾滋病方面,黄院士介绍了她当前的两个想法,首先是清除潜伏感染——启动T细胞,诱导病毒生产和细胞死亡,同时使用强力组合疗法;其次是基因治疗——把抗病毒基因转入血干细胞,重组免疫系统。
  随后,黄院士谈到丙型肝炎方面的研究,她说,发展中的药品根据其作用机制可分为两类,分别针对病毒因素和宿主因素,而未来丙型肝炎联合疗法就是针对病毒和宿主因素这两方面。
  最后,黄院士指出,虽然目前一些艾滋病疫苗的研制已进入临床阶段,但形势仍不容乐观,期望在不久的将来,艾滋病和丙型肝炎都能有效地预防和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