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科大办传播与艺术名家系列讲座之
《韩熙载夜宴图》宋代风尚

由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主办的传播与艺术名家系列讲座之《韩熙载夜宴图》宋代风尚,于日前在澳科大N座211室成功举办。讲座邀请到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甘肃省博物馆副馆长、国家文物局西北四省一级文物鉴定组专家、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栏目国宝守护人张朋川教授来讲解中国古代著名画作《韩熙载夜宴图》,讲座由设计学兼美术学课程主任黄光辉助理教授主持。

张教授首先介绍了古画鉴定方法与图画的来源。古画鉴定方法主要着眼于绘画的时代风格,以流传经过、着录、印章、题跋、书画材料、装潢等方面作为辅助依据。除了上述传统方法,还应凭借考古文物作为古画鉴定的实证,如家俱、摆设、器皿、服饰及时尚风俗,全方位地将古画图像与各类考古文物进行比较和评估。

张朋川教授展示《韩熙载夜宴图》

讲座中,张教授依据《韩熙载夜宴图》分五段不同场景展开深入分析。第一段为《听乐》,着重室内陈设的发展变化。他指出画作中主人的高坐具垂足而坐,属于中国古代室内陈设发展三个阶段中的第三阶段;第二段为《观舞》,着重关注妇女服饰问题,并深度探讨了宋代妇女以肥硕为美、以小脚为美的风气,揭示了不同风气与不同时代背景息息相关;第三段为《休息》,引导同学们观察和探究坐床和卧床上的围屏画,屏风图画的花纹图样多种多样,代表了当时的文人风气、文化背景;第四段为《清吹》,五个乐伎在图画左部演奏,韩熙载盘腿坐在图画右部的禅椅上,屏风和扇面上共有九幅山水画,反映了《韩熙载夜宴图》的构图方法有突破性改变,是独特的南宋构图方式;第五段为《送别》,焦点是韩熙载侧立画像的独特之处,勾勒出一位身处宴乐氛围中却心存忧患意识的士大夫形象。从张教授的精彩讲解中,同学们对该画作的诸多细节有了更细微的洞察,对南宋男女形象服饰的特点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通过张教授对北京故宫本《韩熙载夜宴图》的图像讲解,同学们了解宋代社会多方面的风尚,领略了此图所代表的宋代工笔重彩人物画的精湛艺术水准,更加深刻的感受到该画作在中国古代人物画中的里程碑意义。

讲座现场

在讲座的问答环节,同学们积极提问关于图画细节、图画文化意义等相关问题。张教授的细致回答让同学们茅塞顿开。本场讲座座无虚席,教授与学生之间的学术互动轻松而活跃。最后,全体同学再次以最热烈掌声向张教授的精彩演讲和渊博学识致敬,并送上教师节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