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曦导演与澳科大电影研究生分享纪录片创作

澳门科技大学电影学院于2020年5月13日及20日举办纪录片线上工作坊,邀请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赵曦主讲。赵教授以其担任总导演的两部纪录片《第一线》和《澳门二十年》为例,向电影学院的学生分享了相关创作和制作经验。

在第一期工作坊中,赵曦教授以武汉疫情系列纪录片《第一线》为例,透过这部作品的创作经历,分享社会突发公共事件中纪录片创作的体验。

第一期线上工作坊截图

首先赵教授分享了这部作品的创作构想。她认为,面临像新冠肺炎疫情这样一个突发公共事件,告知公众权威真实的资讯是媒体的道义和责任所在。“作为一个纪录者,无论是为了当下还是未来,要把这场同胞遭遇的变故记录下来。”接下来赵教授从“从构想到行动”、“从制作到传播”、“从理想到现实”这三个章节切入,分析纪录片拍摄的经验。在“从构想到行动”章节,赵教授播放了《第一线》的第一集和第五集,对这两集的主题进行剖析,并讲述了拍摄背后的故事。在“从制作到传播”这个部分,讲述了纪录片的时效性与艺术性,并强调在面对突发事件,纪录片的时效性更为重要。最后在“从理想到现实”章节中,聊到了“在灾难面前,专业媒体人能做些什么?”这个问题,并以清华大学清影工作室的《手机里的武汉新年》作为例子,给学生做出了参考。

《第一线》真实反映了疫情之下武汉的社会百态,创作团队作为逆行者,深入疫情漩涡,直面生死,奋战79天,拍摄4,000多分钟素材,全面纪录了从ICU急救到普通百姓的状态。

第二期线上工作坊截图

在第二期工作坊中,赵教授向同学们讲述了纪录片《澳门二十年》的拍摄过程以及摄制心得。首先讲述了创作背景,分享了新主流电影和纪录片的“双主流”这两种目前影视创作题材的趋势以及这两类作品的主要特点,之后再展开如何建构纪录片的影像叙事逻辑。

赵教授认为,在拍摄类似《澳门二十年》这样的文献纪录片之前,必须要做好前期策划的工作,而策划叙事逻辑的过程主要分为:在作品框架的构建上,需大量研读文献及实地调研;在内容的建构上,需包含人物故事、人物所在的行业、领域及阶层的状况,以及大的历史、时代、社会、背景的变迁等;在叙述策略的建构上,拍摄过程要求保持段落故事、时间节点以及事件画面的完整性;以及在视觉呈现的建构上,则要制造视觉影像奇观,创造视听的冲击力。

纪录片《澳门二十年》作为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唯一官方纪录片,拍摄历时一年,在海内外多家电视台播出,收视率极好。全片以“多领域、多维度、多人物、多故事、多视角”全景式展现澳门回归祖国20年来的变化,记录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成功实践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未来的良好前景。

最后,赵教授对拍摄过程中澳科大师生的支持与表现予以感谢与肯定,怀念在澳门教学和创作的时光,期待在疫情结束之后来澳门与大家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