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英荟萃谈“科创”,精彩纷呈话“发展”
澳科大主办首届“海岸带环境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交流论坛”完满举行

作为澳门科技大学23周年校庆活动之一,由澳门科技大学主办,金沙中国协办,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基金资助,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经济及科技发展局,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和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支持的首届“海岸带环境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交流论坛”已于3月28日上午顺利开幕。本次论坛围绕气候变化与应对和海岸带环境及韧性这两个核心主题,更分别于3月28日至3月31日期间,设置了主旨会议、特邀讲座、主题演讲、海报会议和实地考察。是次论坛邀请了来自葡萄牙及葡语系国家、中国内地、香港、澳门等地区的知名大学、学术机构和企业的学者、专家和代表进行报告交流和考察。

3月28号下午,论坛分为“主旨会议:气候变化与应对”以及“主题演讲和海报会议:创新创业交汇点”两部分同时举行。“主旨会议:气候变化与应对”由葡萄牙国家土木工程实验室(LNEC)负责人Helena Alegre博士主持。香港城市大学讲座教授、上海台风研究所所长陈仲良作首场报告。陈教授指出,由过度燃烧化石燃料引起的气候变化已经持续了150年,导致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繁发生,给商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必须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著名华人天文学家、澳科大荣誉博士叶永烜院士分享了几个具有“澳门本色”的科研方向。他以航海家华士古达伽马和郑和的航线所经国家地区为例,指出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已严重威胁着海岸线和经济发展。澳门可发挥领导作用,组织国际特别是葡语国家地区间的合作。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新加坡国立大学特聘教授刘立方在报告中指出,潮汐和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是海平面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在进行海啸危险性评估时,需要同时考虑海啸源本身的不确定性和海啸发生时的潮汐和海平面的不确定性。美国马里兰大学环境科学中心Horn Point实验室李明教授关注河口和沿海海域的水质问题。香港奥雅纳ARUP助理董事梁凯动先生和周金松博士介绍了珠江口和中部水域的气象海洋条件、水动力机制和波浪作用,并分析了人工岛的规划和建设的影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的程晓陶教授的报告指出,增强城市洪水韧性的策略不是建造不会被淹没的城市,而是建造不怕被淹没的城市。陈仲良教授对气候变化中的危与机做了总结,与会嘉宾、业界代表和一众师生进行了热烈交流讨论。

“主旨会议:气候变化与应对”现场

另一方面,在同时进行的“主题演讲和海报会议:创新创业交汇点”中,澳门经济及科技发展局科技厅厅长谢永强博士指出,澳门作为中葡交流平台发挥了关键作用,近期成立的中国与葡语系国家技术交流合作中心进一步促进了科技交流。葡萄牙埃武拉大学副校长Paulo Quaresma教授介绍了一些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人工智能应用的具体案例,为今后人工智能在环境气候变化、海洋和河流环境等领域应用中纳入创新要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微软香港区域科技长许遵发先生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基本原理、微软Azure OpenAI以及GPT-3、DALLE和codex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葡萄牙国家土木工程实验室(LNEC)水利与环境部负责人Helena Alegre博士认为社会需要更有韧性、可持续和经济可行的解决方案改进与创造相关科学技术、治理模式和商业模式。

“主题演讲和海报会议:创新创业交汇点”现场

3月29日上午,“主旨会议:海岸带环境及韧性”由南洋理工大学罗永强教授主持。葡萄牙国家土木工程实验室(LNEC)水利与环境部负责人Helena Alegre博士作首场报告,并系统梳理了海岸带韧性的多个前沿研究领域和科学问题,指明了增强海岸带韧性特别是沿海城市韧性建设的实践方向。香港城市大学海洋污染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化学系环境毒理及化学讲座教授梁美仪生动形象地介绍了生态海岸线的概念及其在香港的设计建设情况。梁教授团队测试了多种人工生态组件,并设计出更为生态友好和经济实用的组件,生态海堤具有广阔应用前景。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海洋与环境科学中心的Rita Carvalho教授介绍了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在沿海基础设施设计和建设中的应用,讨论了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在大规模数字模型、环境保护等应用中的潜力。

接下来的特邀讲座由梁美仪教授主持。韩国延世大学Sung-Uk Choi教授进行了关于调峰水流对水生动物的栖息环境影响的报告。他提出了一种新大坝运行调度方案,能有效调节栖息地的水流和环境温度,从而降低调峰的影响。南洋理工大学罗永强教授报告了新加坡最近的一项使用无人机高光谱和多光谱传感器观测填海造地期间海域的浊度和羽流的试点研究。他在讨论中指出海上无人机运用的难点在于定位。葡萄牙里斯本大学海洋、环境和技术研究中心(MARETEC)副主任Ramiro Neves教授介绍了由大学海洋、环境和技术研究中心开发的MOHID水质模型,展示了其在沿海基础设施设计建设等方面的高效应用。

“主旨会议:海岸带环境及韧性”现场

当日下午,论坛继续探讨海岸带环境及韧性的主题,邀请到西班牙港口和海岸研究中心主任、公共工程研究和实验中心副主任Jose Maria Grassa教授进行主题演讲。他介绍了波浪的Iribarren参数,并强调其在城市海岸线风险评应用的重要性,还提出了一些保护城市海岸的思路。葡萄牙里斯本大学Jorge Matos教授则介绍了空化对水工结构的破坏,指出斜槽溢洪道这一新技术可以有效减阻,并降低空化的影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Philippe Gourbesville教授报告了近几年来极端降雨对地中海国家的影响,通过重点分析两场重要的水文过程,给出了一些应对建议。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易越涛先生介绍了大湾区在旱季的供水安全很容易受到珠江口盐水入侵的影响。他分析了盐水入侵的特征和变化情况,并给出了预防策略。葡萄牙埃武拉大学地中海农业与环境科学研究所Ana Mendes教授从环境生态保护法律的角度,阐述了在国际、欧洲和中国法律中生态恢复的法律定义和相关标准。南美Tetra Tech(巴西)总裁Eduardo Yassuda博士介绍了巴西海岸线恢复和韧性建设的一些进展。葡萄牙埃武拉大学地球科学研究所副教授Rita Fonseca博士介绍了沿海地区污染沉积物修复的复杂性和相关恢复方案的优缺点。葡萄牙波尔图大学工程学院副教授Paulo Santos博士介绍了计算流体力学在海洋环境和气候变化应对等方面的应用。最后,水利部数字孪生流域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家宏博士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为例,分析了气候变化下城市洪水风险。

3月29日下午同时进行的“主题演讲和海报会议:创新创业交汇点”,邀请了来自大学、政府和企业的7位嘉宾进行分享交流。首先,来自葡萄牙里斯本大学 IST运营和企业关系副院长Pedro Amaral教授介绍了大学应如何与社会互动对接并产生影响力。澳科大流行病预测系统研究中心主任韩子天教授分享了新冠肺炎疫情预测预警的一些最新算法及其应用。珠海云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总经理成亮先生主要介绍了无人驾驶船在海洋工程、海洋观测和海上安全等领域的最新应用。全能科技有限公司行政总裁王汉邦先生科普了节能高效的LED灯及其在节能减排中的巨大应用前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物流及供应链多元技术研发中心行政总裁黄广扬先生介绍了研发中心在环境保护、物流和交通以及社区服务等领域技术应用的最新研究转化成果。科英布拉大学实验室和科学主管Ana Garcia博士为大家介绍了蓝色经济的概念。南美Tetra Tech(巴西)总裁Eduardo Yassuda博士再次分享了巴西海岸带韧性建设情况。

“主题演讲和海报会议:创新创业交汇点”现场

3月30日上午,论坛嘉宾和创新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职员到访澳门海岸带生态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澳门国家站)参观考察。澳科大副校监、校长李行伟讲座教授在欢迎辞中表示,澳门国家站作为国家首个境外国家级野外站,具备海岸带生态环境一体化立体观测平台,可长期观测多项环境要素。澳科大正大力推进关于海岸带环境的世界领先的合作研究,解决气候变化等前沿科学工程问题,促进大湾区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现场大合影

李行伟校长致辞

随后,澳门国家站站长马义兵教授向众人介绍了澳门国家站建设和运行情况。澳门野外站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和海岸带生态环境问题,建设了“一平台”,即“智能化、信息化,原位自动化、天地海一体化”的监测平台;“一枢纽”,即面向国际,尤其是一带一路国家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的重要枢纽;“三基地”是构建科研成果应用示范,优秀人才培养和科普基地。澳门国家站除了进行野外的科学观测,还重点研究监测预警新技术、生态环境问题发生机制和影响、海岸带复合污染防治技术和常见灾害和风险应对。

马义兵站长介绍

论坛嘉宾和创新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职员继续走访位于澳门国家站附近著名的黑沙海滩。澳科大环境科学与工程系魏燕富助理教授向来宾介绍了黑沙海滩的形成机制和团队的最新研究进展。他指出黑沙之黑源自海绿石,尽管这是沉积物中最为丰富的粘土矿物,但人们仍不清楚黑色海绿石的成因。此外,过去二十年,海滩中的黑沙已不断变黄,其保护问题愈发紧迫,因此研究海绿石的成因及其转变也是澳门野外站当前的主要课题之一。

黑沙海滩实地考察

随后,澳科大领导及论坛嘉宾到访澳门特区政府的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了解澳门特区政府在中葡科技交流、科创环境建设以及大湾区国际化的科技创新走廊构建等方面的工作。之后,论坛嘉宾更到访多个大湾区机构和企业、港珠澳大桥等地方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