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药学院王克威教授线上讲座

2021年10月26日,由于疫情因素,青岛大学药学院王克威教授应邀在线上为我院本科学生展开了药物科学前沿讲座,并发表了题为《药物靶标研究与进展》的精彩报告。

王克威教授为青岛大学药学院院长,博士,教授,博士及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长江学者,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青岛大学首席教授,国家重大新药创制新药靶标发现平台负责人。在剑桥大学、耶鲁大学和美国惠氏制药公司留学工作17年,2005年回国。在Nature等著名国际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授权新药发明专利7项。近5年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课题,科技部863、973等重大、重点专案8项。自2008年担任国际“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杂志编委,自2011年担任“药学学报”杂志编委和“神经药理学报”杂志编委、德国“Handbook of Experimental Pharmacology”杂志编委、中国药理学会理事、山东药理学会理事、北京药学会应用药理专业委员会副组委。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国务院侨办第二届百名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杰出创业奖”等奖励。

王克威老师线上进行授课

讲座开始,王克威教授先以药物靶标的基础介绍为核心,在与同学们的互动中向同学们讲述了药物靶标的定义、指标、药物靶标的发现与确认和基于靶标的药物研发进展。其中,王教授主要强调生物大分子能成为药物靶标的三大基本条件。随后王克威教授主要针对于配体门控性离子通道(离子通道性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代谢性受体)、激酶偶联受体三种药物靶标跨膜转导的机制来进行详细讲述。其中王克威教授将重点放在了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上,简单介绍了Ca²⁺、K⁺、Na⁺通道的配体关系和离子通道的相关疾病。并以精神分裂症患者为例,介绍了神经元放电机制被破坏下,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 KCNQ 家族在维持细胞兴奋性和离子平衡等生理过程中的重要性。KCNQ2 和 KCNQ3 可形成同源或异源四聚体,是形成神经元M电流的主要分子基础。因此说明KCNQ2 是一个与多种神经疾病相关的重要药物靶点。

王克威老师线上进行授课

讲座最后,由于时间有限,王克威教授简单的介绍了瞬时受体电位通道(TRP)作为离子通道补充知识。本次课堂同学们对药物靶标的研究与进展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