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針憑妙手 白衣秉丹心——陳健成校友的故事

陳健成

澳門科大醫院 內科/兒科中醫生

澳門科技大學 中醫藥學院 2009屆中醫學碩士

澳門科技大學 中醫藥學院 2007屆中醫學學士

在澳門科技大學中醫藥學院取得碩士學位後,陳健成選擇留任科大醫院擔任中醫生。自2007年入職以來已經陪伴母校及科大醫院走過了十一年的光陰,這期間自身的醫術也不斷精進,在內科雜病、中醫兒科、針灸治療等方面都有較深的治療體會。歲月更迭中,陳健成始終保有著屬於醫者的那份丹心。

醫者初心,時移不改

對於為何在當時會選擇來到澳科大就讀,陳健成笑答:“這是一個深思熟慮後的最佳選擇。本身就非常喜歡中醫,家人也支持我朝這個方向發展,而在當時澳門本地設立中醫藥學相關專業的就只有澳科大。加之母校基金會設立科大醫院,作為澳門科技大學中醫藥學院的教研基地,匯集了國內外的許多著名醫學專家與教職人員,能夠為中醫藥學院的臨床教學工作及醫藥研究任務提供場所,對我日後的學習和發展都大有助益。讀書時,母校會為我們提供內地優秀中醫院的實習機會,我的老師幾乎都是中醫藥領域的頂尖學者,課堂上能夠跟隨他們學習理論知識,實習時又可在跟診的過程中掌握大量的實戰經驗。中醫藥材繁複多變,需要留心觀察其在不同情況下的使用方式。中醫藥學院的學生可能相對其他學院要繁忙一些,課餘很少參與社團活動,要花大量的時間來閱讀醫書。唯有把課本上的知識和實踐相結合並反復溫習,才能夠更加準確地診治患者。學醫要耐得住辛苦,下得了功夫。”

陳健成不斷精進醫術

學以致用,用返於學

提及一路走來見證的母校變化,陳健成感慨道: “我自踏入澳科大校門到從業至今已經十幾年,期間見證了母校和科大醫院的進步。目前母校正在籌建醫學院,這無疑更能夠推動大學產、學、研的一體化進程。從個人經驗角度出發,我認為從醫是一個非常需要不斷學習和進步的過程,醫生要不斷通過積累病例,盡可能地多觀察疾病的種類及研討治療方式來提升自己的醫術。澳門作為一個人口基數比較小的地區,能夠呈現的病種樣本十分有限,這也是本地中醫發展的一個阻礙。澳科大籌建醫學院後,能夠更有條理、更清晰地對病種進行深入探討,建立立足於本澳的特色中醫研究體系,也可以推動本澳和內地的合作共進。這段時間內科大醫院也引進了更多優秀的醫療設施,吸引了來自各地的優秀醫師來此就職,中醫部也在不斷進步。相信母校中醫學院未來能夠成為本澳中醫學的中流砥柱。”

陳健成在內科雜病、兒科、針灸等方面都有較深的治療體會

抱誠守真,體察疾苦

對於何為行醫的首要準則,陳健成認為: “醫生最應該具備的,除了精湛的醫術以外就是我們所常說的‘同理心’,要盡可能地為患者考慮,體會他們的病痛和不安。人在生病的時候其實是很脆弱的,患者選擇你作為主治醫生,會對你有寄託有依賴。我覺得當患者有疑問時細心地解釋,患者慌張時選擇安撫能夠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當患者和醫生處於互相理解和信任的狀態時,許多問題處理起來就會更加簡單。”

“做醫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吃得了苦讀得進書。學弟妹們想要從醫,首先就應當堅定自己的信念,要明白自己從醫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是為了名利,那麼是很難遵從自己的本心堅持下去的,在校期間應當沉下心,積累知識沉澱自己,多參與到實踐中,認真體會病例之間的差別與應對方式的不同,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醫生,也就是‘寶劍鋒從磨礪出’”。

閒暇時間陳健成也會適當地放鬆自己

與對自己的嚴厲要求不同,陳健成在面對患者時,總會抱有一顆為患者著想的心。他也寄語立志從醫的學弟學妹,要遵從本心,更要琢磨醫術,才能更好地用好手中的銀針藥草,為患者帶去希望和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