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直在一起
     -- 澳科大深圳校友會首聚之隨筆

alumni1500311-1

alumni1500311-1

  

寫在前面

         前不久的某個晚上,我被拉進了一個全是澳科大深圳校友的微信群,翻了一下名字,基本上沒有認識的人,但我很開心。

         還記得幾年前入學的時候,很少能夠認識來自深圳的校友。現在,很驚喜,很感動,想不到能找到如此龐大的組織。

 

首次相聚

         “我們什麼時候聚會呀?”我靜靜地看著人數不斷上漲的微信群,有很多小夥伴在群上問道。

         終於,大家最期待的聚會終於發生了:50人相聚在深圳香蜜湖體育中心,卻和微信群200多人一樣的熱鬧。

         從黃昏的高爾夫揮杆,到夜色來臨的飯桌起筷,我們並沒有在意球的軌跡和佳餚的味道,大家全程關注的是同城的小夥伴們,從本科到碩士再到博士,像是三代人的相聚。我們聊八卦,聊生活,聊工作,聊昔日澳科大的記憶,彼此在深圳這近兩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找到各行各業相似的圈子,發現大學校友和我的小學同學是高中同學這類的事情已經一點都不意外了。

         我們這裏有01年入學的大師姐,也有11年入學還沒畢業的小師弟,橫跨10年的友情相聚,見證了10年間科大的進步,也給予了我們每個人玩命般的成長速度。我們問大師姐01年的科大是什麼樣的,再聽小師弟說如今的科大。

     大師姐說:“那時候科大可美了。”很多人都不知道,原來在01年的科大背山靠海,面前是一大片紅樹林。很小的校園,很少的學生,全校都認識,那是我們都覺得不再可能發生或者很神奇的事情,就像是遠方傳來的另一個故事。

         在10年後的今天,隨著大環境的發展,一整條星光大道充滿著澳門特色,學生餐廳越來越豪華,小師弟說學校正在空地上建10餘層和20餘層的新教學樓和新宿舍,也不知是誰在後面接了一句“沒有電梯”。 

 

以前和現在

         幾年前,我們背著書包,拖著又大又重的行李,來到中西方文化融合交匯的城市,走進陌生的校園,辦理新的手機號碼,認識新的宿舍室友。我們誰都不認識,從零開始了一段奇妙而充滿意義的大學生涯。我們參加社團,組建自己的小團隊和興趣小組,我們一起在食堂吃飯,在球場上揮灑青春,曾在迷失中找到方向,同時也參透許多道理......

         現在的我們,可能早就和學生年代的那個Ta組成家庭,可能在即將畢業的季節找到事業的方向,可能從學校到社會中跌倒再輾轉成長。我們一起相聚在這座城市,找到組織,找到相親相敬的小夥伴。於是,聚會不斷。

 

寫在最後

       “我們是澳門的常青藤。”

       “通訊錄大家都填了嗎?”

       “我們再來個單身派對好不好?先自己人內部消化一下。”

       “我以前怎麼不認識你,現在認識真的很有緣。”

       在此起彼伏的聊天聲中,有人突然提及元宵節將至,年還未過完,於是大家就輪流發微信紅包,儘管可能只是2G信號,搶沒搶到都是一樣開心。這畫風多美。

       這時,微信群出現很多類似的話“什麼時候再來一次,我也要去,這次沒去好可惜”。我們一直在一起,什麼時候聚,都可以。

     我們是科大人,我們見證科大的歷史與成長,我們頂著科大閃耀的名號,我們帶著這份驕傲在深圳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