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科大学者再次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发表学术文章

news141229  2014年12月19日,澳门科技大学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梁丽娴助理教授、黄锦伟助理教授、姜志宏教授、李婷助理教授、刘良讲座教授(责任作者)一道,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科学》)发表学术文章:“整合网络医学―中医药学在发展新一代医学中的作用”(Integrated network-based medicine: The rol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developing a new generation of medicine)。首次提出了“整合网络医学”(Integrated Network-based Medicine,INBM)这一新概念,并描述其基本框架,文章认为传统中医药学将在新一代整合网络医学的发展中发挥基石般作用。

  文章指出: 中医学的健康观是指机体内在生理网络和外部环境网络在相互作用中达到和谐与平衡, 内外环境网络相互作用的失衡可导致复杂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故对该类疾病必须采取基于网络的整体性诊疗策略,藉以促进和恢复网络的相对平衡与稳定。当今的医学,仍然是以“解析主义”(Reductionist Approach)或“基于靶标生物医学”(Target-based Biomedicine, TBBM)的研究方法为主导,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或对人体健康和疾病与外部环境的网络联繫及其相互作用产生了诸多认识误区, 也导致了一系列的防治方法和用药不当。中医药学基于网络调节的整体医学理论和诊疗方法,有助于克服“解析主义”和“基于靶标生物医学”方法的局限与不足,故能为发展新一代基于网络的整合医学体系作借鉴。基于网络调节的整合医学体系,将以个体化医学、数字化医学、中医药学所蕴含的科学内涵为基本内核,以此建立基于网络调节的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新模式。这种新模式将是现行基于靶标生物医学的重大变革和发展,对于提高慢性和复杂性疾病的防治效果尤为适当。采用转化研究、系统生物学、电子计算机三大领域的创新研究方法和前沿技术, 能够获得个体化医学、数字化医学、传统中医药学的海量科学数据并建立网络关联,进而构建新一代整合网络医学的新理论及其诊疗模式。

  作者以本课题组采用多种前沿技术研究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和中药“三多”特征为例,指出中药及其复方化学成分的多样性,由此产生药理活性多样性和作用机制多样性,特别适合于矫正复杂性疾病患者在不同个体的多靶标、多组织、多器官的网络失衡状态,从而产生网络整合调节的整体治疗效果。应用系统生物学和电子计算机等多学科结合的前沿技术,研究中药“三多”的干预特征及其分子网络调控机制,能够构建中医药网络调节的治疗新模式并使之达到最优化。作者进一步列举本课题组的人参皂苷、柴胡皂苷、土荆皮酸B、紫草素等抗癌和抗炎作用及其分子机理研究、中药活性成分与西药类固醇地塞米松合用时发挥抗炎的协同作用并克服地塞米松所致大鼠胸腺萎缩等研究事例,说明中药多种活性化学成分可作用于多靶点和多环节的分子网络而产生整合网络调节效应,故能采用中药复合成分的联合干预方式建立网络整合调节治疗的新策略。作者亦指出:基于靶标的生物医学朝着基于网络的整合医学转变,将面临诸多障碍和困难。例如:如何阐明机体成千上万生物分子的功能及其交互作用?如何理解中药及其复方的网络整合调节效应与分子机理?凡此种种,均需积累大量的科学数据并使之数字化。但无论如何,汇聚着前人巨大智慧的传统中医药学,一定能够为发展人类更为完美的新一代医学构建新蓝图。

  该研究团队以“源于传统,优于传统;基于临床,回归临床”为研究策略, 深入研究传统中医药学的特点和优势,弘扬中医药学术,同时从中西医学的差异中研究中医药学对现代医学发展的潜在作用与贡献,其研究成果先后在世界顶级科学期刊发表。2011年12月,该团队在《自然》(Nature)发表了“临床试验的障碍”一文, 提出了个体化随机对照临床试验(PRCT)新模式, 已被国际医药学界所采用。

资料来源:Science magazine: http://www.sciencemag.org/content/346/6216/1569.4.summ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