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国际航天高峰论坛”今明两天盛大举行
助推太空科技融入城市建设 力促航天国际合作创新发展

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及国家航天局担任指导单位,中国航天基金会、澳门基金会主办;中国航天工业科学技术咨询有限公司、飞行家族(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协办,以及由澳门中华联谊会、澳门科技大学及澳门太空科技促进会承办的“澳门国际航天高峰论坛”(MIAF)于2018年11月8日至9日一连两天分别于澳门金沙城中心及澳门科技大学盛大举行。

开幕仪式于8日上午10时正假澳门金沙城中心四楼楼兰宴会厅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何厚铧,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张荣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驻澳门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特派员沈蓓莉,澳门社会文化司司长谭俊荣,国家航天局秘书长李国平,全国政协常委、澳门中华联谊会会长、澳门科技大学校监廖泽云,行政会委员、澳门大学校董会主席林金城,全国政协委员、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吴志良,中国航天基金会理事长吴志坚,美国航天局宇航员Alfred Worden,欧洲空间局“未来卫星计划”负责人Frank Zeppenfeldt及澳门科技大学校长刘良讲座教授等主礼嘉宾为活动揭开序幕。

论坛上,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吴志良、中国航天基金会理事长吴志坚、澳门科技大学校长刘良分别致欢迎辞,国家航天局秘书长李国平向大会致辞。

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吴志良

中国航天基金会理事长吴志坚

澳门科技大学校长刘良讲座教授

国家航天局秘书长李国平

吴志坚表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的国家战略,有利于深化内地和港澳交流合作和港澳地区全面参与国家发展建设。他再次回顾了中国航天基金会首笔捐款来自澳门,基金会有义务并自觉地对澳门航天的活动和科普教育提供帮助。希望此次论坛能够充分发挥澳门国际化交流平台的作用,让世界认识到中国航天新兴科技产业的高速发展和巨大潜力。

举办是次论坛的目的主要是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航天强国”战略,推动商业航天向前发展,以及迎接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而伴随着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如何将航天技术应用于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拓展新产业模式、使航天成果惠及全人类,已成为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故此,澳门充分发挥自身得天独厚的国际交流及旅游优势,举办是次论坛,促进航天国际合作发展,利用航天科技共建繁荣未来具有重要的意义。

今届论坛的主题为“太空技术与城市生活”,以国际化主题研讨会为主要形式,包括一场主旨演讲、一场大师论坛及三场分论坛。其中,中科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包为民主持了主旨演讲。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副司长赵坚、澳门政策研究和区域发展局经济民生处阮建中博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孙为钢、欧空局专家Frank Zeppenfeldt、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侯秀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耿虎军分别发表了《逐梦太空新征程、共筑航天新时代》、《把握时代机遇 积极投入大湾区建设》、《致知商业航天》、《关于欧洲航天局和卫星通信》、《太空经济及产业发展的思考和展望》及《航天数据应用服务商业化发展设想》主题演讲。而大师论坛则邀请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包为民,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嘉安,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德炉,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孙冬柏,美国航天局宇航员Alfred Worden及澳门科技大学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可可将就相关议题作深入探讨。

与此同时,大会将举办三场分论坛,首场论坛的主题为“太空技术构建智慧城市”,航天技术透过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融合及时空基准等不可替代的优势,成为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以及有助于现代化城市产业链,推动传统产业模式升级、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创新,为城市建设注入新活力。第二场论坛为“低轨商业航天创新与机遇”,全球商业航天发展势头迅猛,低轨星座系统建设和运营成为热点领域,系统创新、技术创新、应用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及跨界融合成为商业航天新的发展趋向,低轨商业航天创新与变革活跃、机遇与挑战并存。第三场论坛是“航天文化与科普教育”,航天文化产业的发展是考验全局观和前瞻性思维的“民生工程”,需要整合优势资源,共同发挥各方力量和作用。澳门作为中西方文化交流之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之所,为航天文化产业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航天科学技术引领学科发展、航天文化拓展全球化视野、航天科普融入城市生活,航天文化与科普必将助力澳门凝聚社会力量、提高科学素养,培养人才梯队。

是次论坛将云集来自中国内地、美国等近300位航天专家和学者与会,当中包括中国内地及澳门的相关政府领导、法国、荷兰和德国等国家使馆的科技代表、联合国亚太经济社会委员会代表、原欧洲航天局局长及国内航天领域多位知名院士、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国内外多所相关学校代表,以及多家从事商业航天活动的国际领域企业、国内民营航天企业及创新型微小企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