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天體物理專家張可可教授談自然發電機

  由澳門基金會贊助,澳門科技大學主辦的科技大師系列講座XX第三場於1月27日在澳門科技大學N101會議廳舉辦。本次講座邀請到美國地球物理學會會士、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會士、著名天體物理專家張可可教授發表題為“自然發電機”的演講,介紹了太陽系中獨特的自然發電機。

  張可可教授以講解各種人造發電機的構造及工作原理,引出太陽系三大自然發電機——地球、木星和太陽的內部是如何分別產生電流並形成磁場的。張教授指出,地球發電機的形成源於地幔以下存在三千多公里厚度富含鐵的區域,通過地球深處的熱對流給予的能量,在高溫下熔化形成導電的鐵水,進而產生電流、形成磁場。強大的地球磁場將宇宙空間中的高能粒子導走,保護人類的生活。至於木星發電機和太陽發電機,前者作為太陽系行星中最大的發電機,內部的金屬氫產生大量電流,產生了相當於地球十幾倍的磁場,後者則主要由太陽黑子得以反映。同時,由於磁場的不穩定性,研究太陽發電機的變化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

  在講座的最後,張教授認為,任何適宜人類生存的星球內部都需要一個巨大的發電機。對於月球能否符合人類生存的觀眾提問,張教授解釋說月球曾在很短時間內有過小功率的發電機,後來能量耗盡,現在的月球是一顆死星,並不能讓人類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