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烘焙澳門藝術“蛋糕”?
——澳科大辦“一帶一路”陶藝與繪畫藝術國際交流展暨研討會

“澳門2020‘一帶一路’陶藝與繪畫藝術國際交流展暨研討會” 11月21日在澳門科技大學舉行研討會活動,研討會由中國藝術研究院、澳門科技大學、澳門畫院共同主辦。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設計學特聘教授鄭巨欣主持研討會,來自中國藝術研究院、澳科大、澳門大學等眾位專家教授參與研討。澳科大人文藝術學院美術學和設計學課程主任黃光輝助理教授,汪藍副教授,顧躍副教授,張曦之助理教授等,以及來自澳門各界人士參加研討會。

在研討中專家們就中國陶瓷繪畫藝術未來如何面對社會新環境、國際新變化等議題發表了看法。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學藝術院院長朱樂耕教授感慨,過去我們通常會認為西方的就是當代的,而東方只能被歸類為傳統,但是近年來大家的思想得到了很大的轉變。中國藝術家也開始逐步探索中國本土在當代新的符號圖像的表達,並獲得了國際認可。新時期的中國藝術家既懂得傳統文化,又擁有國際視野,為這種割裂提供了修正的空間。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教學部主任鄭光旭教授認為,對於繪畫的認識誤差簡單地割裂了中國畫和以油畫為代表的西方繪畫,繪畫美學不要也不應拘泥於對方的缺點,而是應該找出兩者能夠融會貫通的點。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高振宇教授師承紫砂壺藝泰斗顧景舟,他講述了改革開放後旅美華人陶藝家李茂宗來到景德鎮,為工匠們展示了何為當代陶藝給他帶來的衝擊。他講到,自己也曾經迷失在西方對於陶藝的定義中,後來才發現,陶藝是需要與泥土對話的,陶藝家需要的是啟動傳統血脈,啟動器皿之心,而非簡單效仿,糾結於肌理的表現,能打動人就是好的 “泥懷”。

對於藝術創新的路徑以及對於傳統的承接,中國藝術研究院一級美術師高茜教授認為,藝術不僅僅需要注意到題材和形式的創新,還應當注意到工具的重要性。現在筆墨紙硯的傳統製作原料都因為各種原因產生了缺失,需要重新研究替代品,或者創新配方。徐晨陽教授也肯定了這個觀點,並具體解釋了繪畫材料創新對繪畫促進的巨大影響。

專家們也對於澳門的藝術特色以及如何推展這種特色提出了各自看法。中國工筆畫學會副會長徐累教授表示由於澳門特殊的中西交流橋頭堡的地位,澳門有很多不同的藝術展覽,藝術氛圍濃厚。而在這種有利的環境下,藝術家們應該不僅僅拘泥於舊有的形式,而是拓展出新方向,創造自己的“蛋糕”。朱樂耕教授認為,現在的社會環境給了手工藝更多的發揮空間,藝術家們一方面保護恢復工藝,一方面開發新的表達形式、材料題材。

對於澳門的藝術教育,鄭光旭教授認可澳科大的優秀教學管理模式,他希望同學們應該思考懂得為誰創作:藝術道路是一個生動有趣而艱苦的道路,只要真心熱愛這個行業,就能一直堅持下去。朱樂耕教授認為學校應該是新思想的發源地、平台,老師應該引領學生們思考在當代的空間裡,藝術品如何作為一個符號崛起。

研討會上大家討論熱烈陶瓷繪畫藝術等相關問題

鄭巨欣教授(右)主持會議

朱樂耕教授(前排左二)談傳統陶瓷藝術與空間

黃光輝課程主任(前排右)發表藝術觀點

研討會現場專家學者與參會的同學們討論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