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宏教授澳科大談「新冠疫情全球應對異同與走向」

由澳門基金會贊助、澳門科技大學主辦的科技大師講座特別場「新冠疫情全球應對異同與走向」於3月26日在澳科大R座綜藝廳舉辦,並於網絡同步直播。本場講座邀請到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新冠疫情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教授主講。

廖澤雲校監(左)為張文宏教授頒發榮譽聘書

澳科大廖澤雲校監,副校長唐嘉樂、龐川、鄺應華、蘇育洲以及澳科大基金會成員、校董、諮詢委員會委員等嘉賓出席本場講座。廖校監為張教授頒發榮譽教授聘書及致送紀念品,龐副校長為講座致辭。講座嚴格遵守衛生局等相關部門的防疫指引和要求,在確保環境安全的前提下舉辦。講座現場座無虛席,網絡視頻直播觀看量近5500。

張文宏教授主講「新冠疫情全球應對異同與走向」

講座中,張教授以一貫幽默的風格,輕鬆的語調講述中國偉大的戰疫故事和成果。張教授指出,中國政府在應對新冠疫情時高度重視,在第一時間採取封城、居家隔離、健康監測等措施,有效控制國內疫情的傳播,幫助老百姓從心理上克服對疫情的未知和恐懼。通過對比國內外作出封城決定的時間節點、目的以及後續措施的異同,張教授進一步分析國內外疫情防控結果產生差異的原因。立足於東方傳統文化中「捨小我,為大我」的精神,張教授結合疫情期間中國人民犧牲「小我」的自由,積極配合國家政策,保持社交距離,有效地控制了疫情擴散,他肯定了每一位中國人民在抗疫期間的重要貢獻,認為中國人民是偉大的人民。

講座現場

張教授強調了科技因素在疫情防控中至關重要。針對澳門目前的科技條件和疫情防控成果,他認為澳門已完全具備了新冠疫情防控的充足條件。對於新冠疫情的未來走向,他表達了對澳門疫情防控成果的積極肯定以及對於未來世界疫情防控的積極態度。

張文宏教授與澳科大學生於提問環節熱烈互動

講座最後,張教授就同學們關於「外交關係是否與世界各國攜手抗疫有所衝突」「對全民免疫難度的擔心」等問題進行了耐心、風趣的解答。張教授認為:儘管抗疫任重道遠,但未來一定是光明的。對於同學提到的關於中美疫情防控結果差異的問題,張教授指出,中國之所以可以迅速採取有效措施並取得現階段的疫情防控成果,最重要的是三個關鍵點「中央優越的執政能力」「全體人民的積極配合」以及「我國日益增強的科技能力」,同時也與中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傳統和優勢密切相關。在疫情伊始,中國從上層到基層迅速作出反應並落實,以將病例清零為目標,將疫情的影響盡最大努力降到最低。他認為接種疫苗是目前重新加強世界各地聯繫的必要手段,要重視疫苗的接種並逐步提高疫苗的接種率。他希望未來澳門與上海之間、澳科大與復旦之間進一步加強交流與合作,同時也歡迎澳科大同學們到上海進行學術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