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导师 |
||
姓名 |
职称 |
研究方向 |
讲座教授 |
天然药物化学;代谢组学;RNA组学;化学生物学 |
|
朱依谆 | 讲座教授 | 药理学,新药研究开发,心血管和免疫性疾病研究。 |
曾莉 | 教授 | 中医外治法研究;中医药防治术后腹腔黏连研究 |
教授 |
药物化学;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生物信息学与计算生物学;化学信息学与化学计量学。 |
|
肖颖 | 教授 |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营养与疾病预防 |
副教授 |
天然产物化学研究;中药活性成分的结构修饰;中药活性成分与DNA、RNA、多肽等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胆汁酸类成分分析。 |
|
副教授 |
利用模拟分子对接及组学技术作创新药物研究;天然药物治疗癌症的分子机制及靶标研究;癌细胞自体吞噬研究;癌细胞凋亡耐受性机制研究; 抗关节炎新药靶及其耐药机制靶点研究。 |
|
副教授 |
天然产物治疗炎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分子机理研究;中西药物协同作用的减毒增效研究;利用组学技术对免疫抑制药物作用机理的研究。 |
|
副教授 |
药用植物的资源开发及质量评价 |
|
副教授 |
利用活细胞可视化技术作创新药物研究;传统中药物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分子机制研究;缺氧心肌细胞的线粒体动态变化机制。 |
|
副教授 |
细胞自体吞噬的生物分子机理研究;细胞自体吞噬作用与治疗脑神经退化性疾病的关系;从草药中筛选具自体吞噬作用的活性成分作药理研究。 |
|
副教授 |
干细胞生物学; 表观遗传学 |
|
副教授 |
化学计量学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药物分析(化学及仪器分析);基于现代分析技术的中药成分分析及质量控制。 |
|
副教授 |
中药活性成份研究;中药毒性成份及作用机理研究。 |
|
副教授 |
抗肿瘤天然产物的筛选及机理研究;肿瘤代谢。 |
|
副教授 |
基于LC、SPE、MS和NMR整合分析方法的脂肪酸和能量代谢、代谢流以及多维蛋白组学分析方法应用于过敏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和中药及食品等研究。 |
|
徐友华 | 副教授 | 中药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干预作用;天然药物干预心脑血管疾病机制。(基础研究) |
副教授 |
高通量药物筛选;天然活性药物发现;纳米材料生物应用。 |
|
副教授 |
天然药物化学;化学生物学。 |
|
于海杰 | 助理教授 | Physiology, biophysics, ion channel |
马丽娟 | 助理教授 | 减数分裂DNA同源重组的分子机制;DNA损伤修覆与癌症;早期流产和出生缺陷 |
范星星 | 助理教授 | 分子药理、肺癌机理、癌症免疫 |
王晓琳 | 助理教授 | 纳米药物/基因输送系统,长效注射微球,心脑血管等疾病靶向治疗 |
黄琛 | 助理教授 | 高通量測序數據分析挖掘癌癥相關分子靶標、高通量測序數據挖掘特征基因指導腫瘤預後、高通量數據分析指導腫瘤精準治療 |
钟恬 | 助理教授 | 食品安全及载药材料 |
李欣志 | 助理教授 | 中药药理学。肥胖过程中的慢性炎症反应;脂肪细胞与其他细胞的通信联系在血管性疾病的作用;抗炎药物的发现与机制。 |
兼职导师 |
||
姓名 |
职称 |
研究方向 |
刘良 | 讲座教授 / 院士 | 中医诊疗风湿病的临床研究;中药抗炎免疫作用机理研究;抗关节炎创新药物研究。 |
特聘教授/院士 |
慢性咳嗽病因谱系统分析,气道神经炎症机制,慢性呼吸道疾病预防药物,诊治指南及相关领域研究工作。 |
|
特聘教授/院士 |
中药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及相关领域研究工作。 |
|
华子春 |
特聘教授 |
生物技术,分子药理学,抗肿瘤中药新药筛选及机制相关领域研究工作。 |
特聘教授 |
生物纳米技术及相关领域研究工作。 |
|
特聘教授 |
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人类群体遗传学,中药现代化及相关领域研究工作。 |
|
特聘教授 |
药物分子设计,生物物理化学,化学生物学及相关领域研究工作。 |
|
特聘教授 |
药物分析和质量标准,中医药系统生物学,中药现代化及相关领域研究工作。 |
|
周永昌 |
特聘教授 |
乳腺癌临床,转化医学及相关领域研究工作。 |
刘昌孝 |
特聘教授 |
药理学,药物代谢动力学,中药学 |
特聘教授 |
干细胞、胚胎发育的基因表达和调控及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等领域的研究 |
|
钟惟德 | 教授 | 泌尿外科;泌尿系统肿瘤疾病的早期诊断;前列腺癌早期转移的机制 |
【更新日期:202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