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卢宝荣教授线下讲座

2021年11月20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卢宝荣教授应邀来我校讲学,为科大的全体研究生进行了为期两天的题为“科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的精彩报告,本次讲座由澳科大研究生院主办、药学院协办,并由药学院院长朱依谆主持。

图一 朱依谆院长代表学院赠送纪念品

卢宝荣教授,复旦大学生态与进化生物系主任,希德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为2001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入选202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主要从事进化生物学,遗传资源学和群体遗传学等领域的研究。发表论文300余篇,被引8600余次,获专利6项,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多项。开设了《生物安全导论》、《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以及《艺术、科学研究与创新思维》等精品课程。

为期两天的课程涵盖了从何为科学的研究方法,如何提炼和发表科研资料,图表的制作技巧到如何成功投稿等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方面面,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快速掌握高效进行科学研究与科研论文写作的方法。讲座过程中,卢教授首先重点介绍了何为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简单现象中的有意义问题。卢老师表示科学研究的一贯顺序为选题-获取事实-建立假说-验证假说-建立理论。获取事实是为了确证问题是否值得研究,之后通过研究人员的科研眼光建立比现有事实更深刻的事实。在此过程中,提出问题与设计实验尤为重要,卢老师告诫我们:“要做independent researcher, 而不只是technician”,让同学们认识到仅仅掌握实验技术而缺乏科研思维是远远不够的。在如何提出科学问题方面,卢老师形象地分享了以What-How-Why逐级递进的思维逻辑,让学生们了解高效的科研方法,少走弯路。

图二 卢宝荣教授进行线下讲座

接着,卢老师以自己课题组水稻过冬方面的工作为例,详尽地解答如何提出好的科学问题,如何进行好的实验设计以及如何进行图表制作等同学们最关注又最欠缺的问题。在谈到同学们都又爱又恨的论文写作与发表方面,卢教授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强烈共鸣,并为学生们开出16字箴言:化整为零,各个击破,有机联系,巧妙整合。告诫同学们养成在进行实验以及资料处理时就要开始进行论文写作的好习惯,高效地进行科学研究。

图三 讲座中卢宝荣教授与学生互动

卢教授不仅在科研界极具威望,在艺术领域包括绘画、摄影、音乐等方面还颇有造诣。通过展示其优秀的摄影作品,卢教授巧妙地向同学们解释了好的科研应该是简单的,清晰的,有重点的。并引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的理念“One paper, one story”向学生们加深了这一理念。

图四 休息时间学生向卢宝荣教授请教问题

卢老师在讲座过程中充满热情,让人如沐春风。期间,学生们的热情也是异常高涨,不仅在提问环节互动不断,休息时间也有不少同学聚拢在卢老师身边以期答疑解惑。本次讲座内容干货满满,字字珠玑,一言一语皆为卢老师多年科研生涯的高度凝练与感悟,为同学们拨开云雾见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