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刘中秋教授线上讲座

2021年12月10日,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刘中秋教授应邀为药学院的全体研究生进行了题为《中药PK-PD分子调控》的线上教学讲座。本次讲座由药学院课程主任谢莹老师主持。

图一 刘忠秋教授线上讲座

刘中秋,博士生导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本科高校中药学类专业教指委委员,广东省本科高校中药学类专业教指委主任委员、药学类专业教指委委员,广东省重点学科—中药学、药学学科、国家中管局重点学科—(中药)药剂学学科带头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聘津贴专家、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广东省特支计画领军人才。教育部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广东省重点实验室主任。第十二、十一届广东省政协委员。

刘中秋教授长期从事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的转化医学研究。率先揭示中药多酚类成分在UGT代谢酶作用下的代谢特征,开展了影响中药药效与毒性的生物学因素及机制研究,完善"旋转门理论";同时,率先揭示了肝肠循环、肠肠循环、肠局部循环共同调控中药黄酮成分的肝肠处置行为,为含黄酮类中药的药效作用机理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作用靶标。此外,还揭示药物代谢酶/外排转运蛋白/核受体三者间的个体差异与基因多态性是中医药个体化用药的重要依据,相关研究已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接收和引用,所发表的论文经常被协力厂商评价为领域内重大进展。

图二 刘中秋教授线上讲座现场

本次讲座,刘中秋教授报详细阐述了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的基本概念,特征及在结合中药药理分子研究机制应用的实例,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快速掌握药代动力学(PK)和药效动力学(PD)的基本知识,以及在科研实验过程中如何研究中药PK-PD的特性。

讲座过程中,刘教授首先重点介绍了何为PK和PD,循序渐进的介绍了PK的分子调控。刘教授指出,中药具有多途径、多靶点、多效应的作用特点,使得研究中药物质基础、体内过程、生物效应及其相互关系相当复杂。在开展科研实验的过程中,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开展中药PK-PD结合模型应用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探讨,对阐明中药本质及其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刘教授通过汉黄芩素PK的特性决定其结肠癌药效的实例,黄酮类成分山奈酚的亚细胞器处置行为,举例说明中药PK-PD的关联性,并就在科研实验中中药效应基础的确定,效应指标的选择等关键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令人豁然开朗,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