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叶德全教授学术讲座

2023年12月12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院长叶德全教授应邀来我校分别为医学院_药学院的研究生及本科生举办了题目为《Membrane Protein Receptors and G Protein Signaling》的精彩学术讲座。

叶德全教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院长,校长讲座教授(全职),医学院副院长(科研与创新)。主要研究方向包括G蛋白偶联受体的信号转导及在固有免疫细胞中的作用,炎症机制和病理模型及相关药物靶标的发现,其科研专案获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连续资助25年。作为第一发明人获批美国专利2项、中国专利1项,共同发明人专利2项。发表SCI学术论文220篇,被引1万多次。学术兼职包括FASEB Journal副主编,Pharmacological Reviews 副主编,Physiological Reviews副主编, Molecular Pharmacology及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编委。

在研究生的讲座中,叶教授向研究生们讲解受体了的特征,不同类型的细胞膜受体,由细胞表面受体诱导的信号通路包括细胞内信号分子和第二信使,以及信号通路受信号终止负反馈等机制的调节等,并介绍其团队研究课题包括趋化因子G蛋白偶联受体的功能,经G蛋白偶联受体启动的转录因子四种经典的信号通路以及不同通路之间的相互作用,NADPH氧化酶NOX2的抑制机制。叶教授基于自身科研经历,向本科生们介绍了G蛋白偶联受体在炎症细胞活化中的作用。G蛋白偶联受体(GPCRs)最多的细胞表面受体,也是人类最大的膜蛋白受体家族,普遍分布于哺乳动物细胞中。炎症是机体对感染源或对体内某些代谢物产生的一种免疫反应,也是许多疾病的病理学基础。炎症反应的调控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动脉粥样硬化、艾滋海默症等人类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既往抗炎药物如环氧化酶抑制剂多注重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但近年来的研究认为炎症消散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过往研究中发现部分趋化因子受体通过识别体内生成的具有抗炎作用,但机理尚不明晰。叶教授的研究则是通过建立GPCR构象变化检测手段,基于偏向性别构调节学说,观察皮摩尔浓度下配体影响受体构象的现象。叶教授的研究为研发更为有效的抗炎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

图1叶德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