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學院出席電臺時事訪談節目,探討本澳中醫藥發展

2024年5月8日上午,中醫藥學院助理院長吳其標教授應邀出席澳門電臺時事節目《澳門講場》,探討本澳中醫藥發展。訪談節目還通過澳門廣播電視股份有限公司(TDM) APP及 Facebook專頁“澳廣視新聞”作視頻直播,並與聽眾互動討論。

在訪談節目中,吳其標介紹,中醫藥一直是科大重點發展方向,科大於二零零零年建校伊始即設立中醫藥學院,開創了澳門中醫藥高等教育的先河,也是澳門中醫藥發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目前已發展成為澳門特區唯一擁有完整中醫藥教育課程體系的高等學府,包括中醫學和中藥學本科教育課程,及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碩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課程,博士後研究工作站等,成為我國中醫藥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內地和澳門特區中醫藥教研合作的重要基地。20多來來,培養中醫藥人才2000餘名,為本澳、大灣區輸送了大量中醫藥人才。畢業生就業情況理想,本地畢業生亦已成為澳門中醫藥隊伍的主力軍,倍受廣大市民認可和贊許。《澳門特別行政區醫療人員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執業管理規定》更拓寬了澳門醫療人員執業範圍,澳門醫療人員申請註冊後即可以在深合區內執業。

近年來,國家、大灣區及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高度重視及支持中醫藥發展,並確定以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等四個重點產業,促進澳門經濟多元化發展。目前澳門及大灣區已迎來中醫藥發展的最好時期,本澳亦已具備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強大的研發團隊、成熟的技術平臺及中醫藥人才貯備,定可促進中醫藥產學研協同發展,助力澳門經濟多元化發展。同其他產業一樣,中醫藥發展也是以中醫藥人才為基礎的,作為本澳中醫藥人才培養的主要基地,科大中醫藥學院責無旁貸,將盡力培養更多高質量中醫藥人才,以配合政府的中醫藥大健康發展政策。本澳及大灣區民眾普遍推崇中醫藥,學習中醫藥的熱情高漲,近年來中醫藥課程報考人數逐年增多。學院因應社會需求,持續擴大中醫藥課程招生規模,特別是重點培育高層次中醫藥研發人才,目前研究生招生人數已經是本科生的兩倍,率先成為研究型學院。研究生培養主要依託大學的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進行。該實驗室是我國中醫藥領域迄今唯一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諾貝爾獎獲得者、高被引用科學家、講座教授、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等組成強大的學術梯隊,能為每位研究生配備高水準的導師小組,保證高質量人才培養。學院尤其歡迎及鼓勵本澳學生報考中醫藥課程,進一步充實本地中醫藥人才貯備。根據政府最近出臺的人才引進政策,中醫藥專業符合“1+4”產業發展方向,GPA 3.6 以上的非本地優秀畢業生亦將有機會留澳發展,成為本澳中醫藥人才隊伍的有益補充。

在回應市民提問時,吳其標還建議,政府可進一步擴大招聘中醫生的人數,為中醫藥畢業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促進本澳中醫藥教育事業的長遠健康發展,及改善本澳市民預約政府醫療機構中醫服務等候時間偏長的問題。市民亦關心人工智能(AI)在中醫藥領域的應用情況,吳其標回應稱,AI在中醫藥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發展前景,其在數據挖掘與採集、處理與分析、深度學習等方面的卓越能力,有助於實現海量古籍文獻和臨床診治經驗的科學化表達,幫助中醫診療建立客觀化標準與評價體系,輔助遠程醫療,彌補中醫藥人才資源不均,更好地傳承、發展中醫藥。依託區塊鏈、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建立信息追溯系統,可甄別中藥材真偽、溯源產地等,取代過往傳統鑒別方式。科大在這一方面也作出成績,通過醫工結合跨學科研究,成功建立中藥材圖像資料庫助辨別中藥材真偽優劣。未來市民甚至可通過手機應用程序,上傳藥材照片即可辨別中藥真偽。

出席本次活動的嘉賓還有:澳門特別行政區藥物監督管理局監測廳廳長秦杏儀、准照處代處長劉嘉明、中醫藥學會會長石崇榮等。

20240509 1

出席節目的嘉賓合影

聯繫我們

學士學位課程:
電話:(+853) 8897-2203 
電郵:bcm-ad@must.edu.mo
傳真:(+853) 2882-5123
地址:澳門氹仔偉龍馬路
   澳門科技大學
   E座101室

研究生學位課程:
電話:(+853) 8897-2343 
電郵:fc_md@must.edu.mo
傳真:(+853) 2882-5123
地址:澳門氹仔偉龍馬路
   澳門科技大學
   E座1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