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善良且理性的人 ——方泉院長在2022/2023學年迎新會的致辭

各位老師、同事,各位親愛的新生同學們,大家好!

由於疫情的原因,今年學院的迎新會通過雲會議系統舉行。首先我要代表法學院向各位新生同學們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歡迎你們成為澳門科技大學法學院的一員。

選擇法學院,意味著各位同學未來有望成為“法律人”。接下來各位會有幾年的時間聽老師們講“法律”,我這裡先簡單說說“法律人”裡的“人”——希望各位做善良且理性的人。

善良和理性,是法學院課堂上老師們會提到的高頻詞。老師們會說到法律是理性的正義,法治是善良法律的統治;還會說到羅馬法中的“善良家父”,英美法中的“理性人”,也會說到法律行為不得違背善良風俗。從某種程度上說,善良和理性是法律的兩個關鍵字,它們也應當成為法律人的關鍵字。

首先,做一個善良的人。人之初,性本善。做一個善良的人其實就是不忘初心。善良的基本要素是誠實且有同情心。所謂誠實,既要誠實地面對他人,也要誠實地面對自己,千萬不要躲在別人或是任何藉口的背後。所謂有同情心,不是高高在上的恩賜,而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是與他人共情的能力。正因如此,康德說,你殺了別人,就是殺了自己;偷了別人,就是偷了自己;誹謗了別人,就是誹謗了自己。

可能有人說,善良和軟弱之間只有一線之隔。的確,在現實中,你展現的寬容和釋放的善意,有人卻報之以嘲笑或欺騙;你相信清者自清,有人正在準備更多的髒水。儘管如此,人心仍應向善。因為善良不是交易的籌碼,而是我們的內心確信。個體的善良就像微積分裡趨於無窮小的增量dx和dy,當它們彙集在一起就可以看到優美的曲線。

第二個期待是,做一個理性的人。理性是運用理智審慎思考、合乎邏輯地分析推理的能力。有了理性,軟弱或愚蠢就不會和善良糾纏不清;保持理性,就不會成為盲從的烏合之眾。特別是在網路時代,人人手握鍵盤,動輒網暴令人社死。當群體盲從淹沒個體理性,個體的善良也會像一隻薛定諤的貓,變成似是而非的偽善。其實,做一個理性的人並不是高標準嚴要求。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人之為人,在於有理性。只要你不主動放棄理性,理性都在。

大約十年前,也是在迎新會上,我曾對當時的新生同學說,選擇法律專業,你們何其幸運,又何其不幸。說幸運,因為在法治時代,法律幾乎就像空氣,無處不在。說不幸,因為當正義沒有得到實現,權利沒有得到保護,法律人心中的無力、失望甚至絕望的感覺往往比其他人更甚。這種感受常常會來攻擊我們。我可以很誠實地告訴大家,就在前不久,我還經歷過這種失望。不過今天,我想補充的是,讓人失望的從來都不是法律,而是人。與此同時,我還要告訴大家的另一個事實是,讓人充滿希望的也是人,善良且理性的人,包括你們當中的每一位,相信你們都能成為趕走無力的新力量,衝破失望的新希望。

此時此刻,法學院的老師同事們已經準備好了,各位新同學,也請你們保持善良和理性,踏上成為法律人的旅程,期待你們和學院共同成長。

再次歡迎各位同學,衷心地祝願你們健康快樂,學有所成!謝謝!

article20220902fl03pic1

 

聯繫我們

學院辦公室:
澳門氹仔偉龍馬路
澳門科技大學R座七樓773室
傳真:(+853) 28823289


學士學位課程:
電話:(+853) 88972000
電郵:llb-ad@must.edu.mo


碩士學位課程:
電話:(+853) 88971722
電郵:fl_md@must.edu.mo


博士學位課程:
電話:(+853) 88972358
電郵:fl_md@must.edu.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