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科大文物修复实验室开展澳门世遗建筑健康状况检测

澳科大文物修复实验室开展澳门世遗建筑健康状况检测

澳门科技大学澳门世界遗产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辖下文物修复实验室(以下简称:文物修复实验室)受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委托,为澳门历史城区城墙遗迹(圣方济各斜巷一段)及大三巴牌坊后侧夯土墙遗迹进行为期九十天的检查研究,开展实地环境调研、状况记录、检测分析及修复方案制定等工作,项目日前正式启动。该项目由文物修复实验室主任叶健雄助理教授负责,研究团队包括人文艺术学院技术员邝嘉欣、曹凯云,建筑学博士及硕士研究生等。

大三巴牌坊是澳门22座世遗文物建筑之一,始建于1602年,是澳门近五百年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文化地标。在城市发展和气候环境变化中,持续检测和保护文物建筑的健康状况是全世界建筑遗产保护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澳科大研究团队将本次文物建筑健康检测研究过程概括为“望、闻、问、切”四个阶段。首先是“望”,采用FARO三维激光扫描仪全程非接触、无损地进行建筑形体现状的点云图像信息采集,并生成具有真实色彩的VR三维模型。其次是“闻”,采用Flir红外线热像仪,探测每一个建筑部位和构件的物理状况。第三是“问”,通过与管理机构的访谈和资料收集,了解建筑日常状况和日常维护措施细节。第四是“切”,为整个研究最重要的阶段,团队对采集的信息和样品开展实验室科学检测、分析检测,从材料化学成分、酸堿度、相容性等方面准确评估,并最终得到完整的检测数据和分析结论。

文物建筑的长期在地化检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澳科大十分重视澳门世界文化遗产的教学和研究,发挥大学在科研、学术领域的国际化和前瞻性,在建筑学和设计学课程均设立了文化遗产保护专业。2021年5月成立“澳门世界遗产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由澳科大特聘教授、中国工程院孟建民院士担任中心主任,并设立了文物修复实验室作为该中心的核心技术科研平台,研究团队曾于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建筑遗产修复实验室、墨尔本大学文物修复实验室、香港大学建筑文物修复实验室、英国苏格兰历史古迹及环境公共管理机构、北京故宫博物院古建部、英国伯明翰大学地理地球环境科学学院UMRG团队等顶尖机构任职或参与文物修复和遗产保护工作。

同时,澳门世界遗产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持续加强国际化交流与合作,叶健雄助理教授曾作为2021年“国际文化、遗产及气候变化(ICSM CHC)”学术研讨会及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国际学术研讨会代表,与世界各地的专家探讨文化遗产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并展示澳门建筑遗产保护的实践成果,是4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行业专家中选出的100名文化、科学、技术及社会经济专家代表之一,也是澳门地区的唯一代表。2021年7月,中心受上海交通大学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邀请,参加由上海交通大学主办、山西省文物局协办的“拯救传统村落”——山西高平良户村古建筑保护和修复工作坊,是第一次有来自澳门的建筑文物修复团队参与,引起了当地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导。在粤港澳大湾区建筑遗产保护和修复方面,2021年11月,中心受华南理工大学岭南地域建筑史学研究团队邀请,澳科大人文艺术学院郑剑艺助理教授作为子课题联合负责人参与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术团队项目《广州一口通商时期东西方建筑文化交互影响研究》。中心研究团队还先后与陕西省文物局、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珠海市高新区社会事业局等内地相关部门开展专业技术交流。

未来研究团队将进一步加强与国际文物修复团队和专家的交流与合作,将当今文物修复与再利用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引入澳门,促进澳门建筑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相关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大三巴夯土墙研究团队

大三巴旧城墙三维扫描

大三巴牌坊后夯土墙三维扫描

大三巴牌坊后夯土墙三维扫描

大三巴夯土墙热像仪检测

激光扫描检测

澳门科技大学文物修复实验室样品检测

澳门科技大学文物修复实验室化学分析